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八章 闲来无事(5)

来了一千四百多万官学学子,但同时也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截止天启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官学司的官学教习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人,官学的基础支出达到了二百八十万两,教习俸禄支出达到了七百四十几万两,两者合计约一千零三十多万两。

按照大明去年的情况,朝廷的财政收入只有八千四百万两来说,教育的支出,就占据了财政支出的八分之一。

如果再算上一千六百万两的军费支出,三千九百万两的行政支出,以及工部固定的两千万两“以工代赈”支出,那眼下的大明已经在吃老本了。

每年近四百万两的赤字,只需要二十年时间,就能把朱由检这些年从海外积攒的金银给掏空。

虽说目前海外金银也在不断输送,但一旦南直隶、浙江和瀛洲三省被纳入官学体系,那恐怕学子的数量会骤然增加到两千万人,支出会瞬间增加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加上四百万两,那就是九百万两的赤字,又是一个三饷。

“摊丁入亩”

朱由检揉捏着眉头,目前就算是他,也暂时找不到能让大明补足这九百万两赤字的办法。

似乎唯一的办法,就是维持着官学,等到各省官学的第一批学子,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学子毕业,那样才有可能让教育成本降低。

不过即便降低,也不会降低太多,毕竟官学教习不可能裁撤。

即便学子会骤然毕业三分之一的人,但大明的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与其裁减教习,不如维持教习规模来增加教育质量。

一个老师教三十个人和教二十个人是两回事,教学质量变好也是一件好事,不好的事是大明能否负担得起百万教习的俸禄。

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桉,为此,朱由检也只能想着开辟新的财源,或者发行国债,然后让时间来增长大明的财富。

大明的财富增长是一定的,之所以遭遇财政困境,是因为大明还没把大量的生地变现为财政收入。

如果大明能在东北开发出六亿亩耕地,中南半岛、南州、旧港等地开发出四亿亩耕地,那即便粮价贱至一文一斤,大明也能增收数千万两的赋税。

不过,即便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也花了整整五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

大明虽然比当时的美国提前二十年拥有了拖拉机技术,但想要达到这个成就,也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朱由检可没有二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