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时间消耗在这里,大明的金银库只够保持十五年的九百万两赤字。
想到这里,朱由检抬头对正在车上一同处理公务的王承恩询问:“工业区的产量如何了?”
“拖拉机年产已经达到了一万二千台,预计年底能达到一万八千台,明年年底达到两万四千台,第二批工业区全部投产,第三批工业区开始建设。”
王承恩不用想就汇报出了情况,并且似乎知道朱由检下一句要询问什么,他直接汇报道:
“眼下北山省前后一共发放九千台拖拉机,旧港发放九千台,齐国发放一万两千台。”
“国朝内部的工业机械数量达到一万四千余台,火车车头一千二百,正在建造的蒸汽轮船二百三十艘,预计在天启十五年到天启十八年之间完工。”
“嗯”听着不断增长的工业比例,朱由检很是欣慰,但欣慰的同时,他也关注起了齐国的情况。
他翻找出了由瀛洲布政使司代呈的齐国国书,金铉在上面记录了情况的各项情况,其中以耕地情况发展的最为迅勐。
国书是金铉在天启十三年腊月三十日书写的,送达齐王府也是昨天的事情。
总体来说,齐国历经两年多的发展,眼下军、民、劳工的数量达到了十二万六千余人,耕地的数量则是达到了十七万亩。
不过,金铉书写这奏疏的时候,最新送达的四千台拖拉机还没有应用上,所以算算时间,恐怕如今的齐国耕地数量应该已经突破二十万亩了。
朱由检上了上心,继续看起了国书上的其它情况,这其中又以粮食亩产最为朱由检关注。
历经两年多的时间,齐国开垦的第一批耕地在去年的收获中,达到了亩产七斗的好情况,金铉对这一部分写的很细致,并认为齐国的粮食亩产在天启十三年能达到一石,明年能达到一石七八斗的程度。
也就是说,西海岸的耕地质量,实际上和大明的差不多,甚至比部分地区还要优握。
如果小冰河低温期在九十年后过去,那齐国的耕地亩产应该能达到两石的程度。
不管怎么说,按照这样的情况,齐国在保证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肉食的局面下,只需要三亩地就能养活一个百姓。
朱由检想迁移二百万人前往齐国的想法,大致在未来十年内就能随着拖拉机的不断输入而达成。
“总算有了一些好消息。”
望着奏疏上金铉字里行间透露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