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令朱慈燃蓦然回想起千年之前从此经过的汉唐商队与旅者。
“殿下,风沙大,您还是回城里吧”
当锦衣卫的声音响起,朱慈燃也重新抬头看向了西北:“快五千里路都走了过来,现在却还要惧怕无形的风沙吗?”
五个月的风餐露宿,人间百态让朱慈燃成长了不少,因为长期的骑行,他的身材消瘦却十分匀称,五官依稀能看得出朱由校的影子,但脸型却与其母张嫣类似。
虽不似朱由检、朱慈燃那般令人惊艳,但那种充满了野性的气质却让人忍不住称赞。
面对西北的黄沙,着一身粗布麻衣的朱慈燃在城头呢喃:
“叔父给我看过关于西域的书籍,从此地往西北四百里,便是盛唐时的瓜州。”
“自瓜州往西南行三百里,便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
“自阳关往西北行百五十里,便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
朱慈燃看着那只有黄沙的西北关外,将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一一说出,让人不知道他是在回忆汉唐,还是在单纯的叙述。
“疆域广袤有好有坏,但如果对百姓没有益处,那再大的疆域也无用。”
“叔父说过,君制天下必利百姓,若利百姓则可无视文武。”
“刘顺,你说叔父说的对吗”
朱慈燃询问着这个陪他行了四千多里路的锦衣卫百户,而刘顺闻言则是作揖回礼:
“奴婢以为,殿下心里实际上已经有了答桉。”
刘顺的话让朱慈燃略微紧了紧拳头,似乎下了某种决定。
“汉唐的故土,大明一定要收复!”
这句话说出后,朱慈燃转身走下了城墙,而负责守卫嘉峪关的嘉峪关参将则是一直在马道等着朱慈燃,毕竟这是太子。
参将护送着朱慈燃往城下走去,而走在则斜面马道上,朱慈燃也能将嘉峪关城内的情况尽收眼底。
规划整齐的嘉峪关城内生活着三万多百姓,他们和肃州城的十万百姓一起负责耕种嘉峪关和肃州之间的田地,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人选择经商。
砖石铺设的街道整齐划一,来自哈密的商人和来自东边的商人在这里交汇,他们大多都是民商,而许多国营的商品只有在皇店才能购买到。
城内的百姓大多都是田地里的打扮,其中混扎着许多抱着笠形盔,身着蓝色比甲,脸上灰扑扑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