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九章 河西轶闻(3)

在天启十五年,嘉峪关就是西北的一座钢铁之城。

所谓“钢铁”,不仅仅体现在了它在外敌面前的模样,也体现了它对内的模样。

自天启十二年以来,在朱由检“天启新政”的推行下,嘉峪关南边祁连山之中的镜铁山让嘉峪关成为了一座矗立在河西走廊的工业城市。

镜铁山所产的上万吨铁矿石被人为挖掘而出,并利用矿车将矿石通过轨道送至一百五十里外的嘉峪关城西。

经过嘉峪关城西炼钢厂的熔炼,这些铁矿石变成了一根根铁轨,被马车一车车的送往东边的巩昌府陇西县,为京嘉铁路的建设发光发热。

距离京嘉铁路动工已经过去了六年时间,虽说大明动用了几百万工人,但这条铁路的建设依旧遥遥无期。

朱慈燃进入河西地界的时候,京嘉铁路刚刚修抵宁远县,距离陇西县还有五十几里。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京嘉铁路已经修抵陇西县,但距离嘉峪关尚有一千六百里的距离。

按照时间,最起码还要四年的时间,这条铁路才能全线通车。

不过,即便铁路没有贯通,但工业化的好处也从京城辐射到了这遥远的嘉峪关。

肃州府四十多万百姓里,有近两万人在从事矿产开采的工作,有近万人从事炼钢的工作。

四十多万百姓,说白了就是八九万户,而这从事钢铁工作的三万男人便是三万个家庭的顶梁柱。

因此,一个矿区的相关工业岗位,就基本解决了肃州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

在以前,一个矿区能动用三万人,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是随着工业蒸汽机的不断投入,以及火药产量的不断增加,还有大明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个镜铁山矿区,足以动用三万矿工。

朱慈燃走访过,这些矿工的工钱是每日二十文。

在河西这种平均每日工钱不过十文,每斤米不过四文,一斤羊肉不过十五文的地方来说,每日二十文的工钱,已经能让一个五口之家吃饱饭了。

与物价对比,看似不多的工钱,却在结合了这些工人曾经都是移民的背景下而显得十分充裕。

因为是移民,因此他们不止有工作,还有移民过来那三年间所开垦的土地。

肃州四十余万人口,有近三十万人是从天启七年开始不断迁移而来。

第一次北伐结束后,朱由检曾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