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五章 和硕特归顺(2)

从杭爱山到哈剌温山足足两千多里,林丹汗最盛时候五万骑兵都无法抓到他,更何况现在林丹汗跑到了西域,漠北西部只有一个札萨克图部。

况且,他身边跟随的皇城三卫都装备了天启十一式步枪,谁敢来就是送死。

带着野鹿的尸体和其它狩猎而来的猎物,朱由校返回了多伦县。

几乎是同一时间,在朱由校返回多伦县的同时,朱慈燃也穿越了成都平原,抵达了“原四川行都司”的建昌府。

四川行都司位于后世凉山自治州,元代曾经将此地设为宣慰司,并入云南。

到了洪武十五年,明军收复云南后,朱元璋罢除了当地的宣慰司。

然而,由于地处大凉山,少民数量过多,几乎没有什么汉人,因此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在当年九月将当地设为四川行都司,治所在建昌卫。

整个都司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行政上归于四川,属于右军都督府。

如此过去了两百多年,明军一直镇压当地企图割据的土司,但是始终无法将当地彻底统治。

直到奢安之乱爆发,复辽之役结束,明军才有了余力可以对当地进行开拓。

朱由检指派洪承畴经略西南的后,洪承畴当即上疏将四川行都司罢除,设置建昌府。

朱由检应允后,洪承畴又带兵在当地改土归流。

愿意接受的土司,都被洪承畴委任了官职,收缴了兵权,派遣他们在西南各地担任流官,子孙享受散阶。

不愿意接受的土司,都被洪承畴带兵平定。

天启九年六月,洪承畴基本完成对建昌府的改土归流,同时在天启十年统计处建昌府人口数量为四十二万六千三百余人,其中汉人约六万,少民约三十六万。

为了巩固当地,洪承畴将三十万少民迁移南下前往交趾,按照大明百姓的迁移规则分发土地,随后在四川向南移民的同时,将川东一带的十万百姓留在建昌府。

如此一来,建昌府的民族比例就从原来的六比三十六,变成了十六比六。

因此,当朱慈燃进入建昌府的时候,他在建昌府所看到的建筑和村落,基本都是汉人的建筑风格,只有少量少民风格的建筑。

不过说少民也不太合适,因为在天启九年的昭告天下行文书中,朱由检和朱由校两人是统一承认了“夷入华夏为华夏”的统战思想。

也因此,只要大明开设官学,那学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