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一章 浙江实况(3)

近代还是沙地的塞罕坝,在这个时代还是草肥水美的草原,宣府经过恢复后,也与塞罕坝差不多。

不过,这并非在说大明的种树很成功,成功到已经征服沙尘暴,而是宣府、燕山的植树造林让京城遭遇风沙的可能变得更小了。

后世许多已经成为沙地的地方,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片草原,

“爹,您说在这里种树,京城就不会有沙尘暴的事情是真的吗?”

朱慈烺端着汤圆一边吃一边好奇询问,这引得其它人也看向了朱由检。

对此,朱由检笑着解释起来了沙漠和沙地、草原、树林的关系,并引经据典的说明了北京沙尘暴由来的时间。

简单来说,北京城最早遭遇沙尘暴的时间是金国的贞元三年四月,也就是公元1155年5月前后。

当时的河北北部地区进入了一种“昏雾四塞,日无光”的状态,一共持续了十七天之久。

在这之前,河北北部并没有遭遇过什么沙尘暴,而在这之后,沙尘暴虽然时有出现,但也并不频繁。

只是进入元朝后,由于元朝在建设元大都时对北京周边地区森林的疯狂消耗,因此北京周边地区森林植被发生明显转折,数量骤减。

这样的消耗持续到了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从这个时候开始,北京地区开始经历每隔几年就有一次沙尘暴的苦楚。

这样的现象,一直到了洪武年间明朝收复北方,并且在关外建立军事卫所才得以遏制。

然而到了朱棣时期,由于北京皇宫的营造,致使京城周边树木再次遭遇打击,而北京城的沙尘暴也由此较之金、元两代更加严重。

朱棣之后,明朝的皇帝们继续大兴土木,而这其中砍伐最为疯狂的两个皇帝便是嘉靖和万历。

仅嘉靖一人,便从云贵等地运来了不下三万根大楠木。

作为主料的大楠木都需要三万根,那作为常规木料的其它树木更不用多说,因此京城周边的树木骤减到出城十余里都见不到一片树林。

权力无节制的取用带来的疯狂砍伐,甚至还影响到了明朝的边防安全。

隆庆年间,大臣庞尚鹏便上奏说,北京周边的蓟州和昌平一带因为嘉靖年间无节制砍伐导致“蹊径日通,险隘日夷”。

森林的消失,结果就是蒙古骑兵可长驱直入。

因此当时以高拱、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大臣也批准了庞尚鹏的奏疏,并且发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