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二章 百姓赖安(4)

案。

自朱由校统治这个国家以来,他越发感受到治国之艰难。

大明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不是靠他,而是靠自家弟弟解决。

他的那些手段,尤其是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手段令人瞠目结舌,很多布置甚至给人一种未雨绸缪,未卜先知的感觉。

“还是那句话,看准新兴产业,创造新的需求。”

朱由检淡然开口,并意图明显的说出了一些军备院正在研究的东西:

“内燃机虽然还遥遥无期,但一旦走了突破,内燃机很快就能化作汽车、摩托车、飞机、轮船、火车”

“可是这些东西能创造多少财源?”朱由校皱眉开口:

“国朝的火车和轮船已经运行多年,但距离回本还是遥遥无期,甚至每年铁路都处于亏损状态。”

“重要的不是火车,而是汽车”朱由检摇头解释起了汽车,而当他说汽车就是私人且不用铁轨的火车时,朱由校立马就充满了好奇。

“如果内燃机能出现,并且运用在汽车上,那随着研究的深入,大明会因此得到一个庞大的税源。”

“我说过,百姓的需求是向上的,在衣食无忧后,他们追求的就是出行和居住。”

“这一点,从每年的自行车销量也能看出。”

“一旦国朝能够研究出汽车,那汽车就会一点点的走进百姓的生活中。”

“现在军备院的试验品里一台内燃机预计需要五十两银子,而汽车造价是七两银子。”

“也就是一辆汽车的造价,最起码是五十七两,而朝廷若是能创造出每辆十两的利润,那以百姓在灾后的收入来看,一个家庭只需要两年就可以购置汽车。”

“大明三千多万户百姓,只要家家拥有一辆汽车,那就能创造出三亿两的财政收入。”

“况且,汽车使用的汽油才是国朝能够长久的财源。”

“每斤汽油赚一文,那每辆车就能赚十几文,这笔税银才是长久且可观的。”

“更重要的是,汽车衍生出来的工作需求比起自行车要多太多。”

“相比较使用人力的自行车,使用机械力量,并且能够日行数百里,装载上千斤货物的汽车才是大明百姓衣食无忧后的最大出行工具。”

朱由检用汽车作为兴新产业的代表,大概说了一下汽车一旦出现后,大明将会获得的财源。

相比较自行车那每年不足五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