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72章 庙堂局势(5)

集权的巅峰者之一。

碰见他们三人,算是明初士大夫和武官们倒了血霉了。

这一感触,此时此刻的解缙、杨士奇等人无疑体会的十分深刻。

历经四个月的风尘仆仆,他们总算在冬月十七赶回了南京,数百名北征文官,几乎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圈,好似一帮从草原逃难而来的难民。

“你们这速度太慢,俺已经回来这么久你们才回来,这么多政务都让俺一个办了,殿阁大学士是干什么的?”

武英殿里,朱棣看着解缙一群人,脸上带着几分怒意,可心里却笑得十分高兴。

“臣等愧对陛下信赖”

面对朱棣的“生气”,解缙等人只能无奈躬身作揖,即便没错也要承认自己犯了错。

北征前他们好不容易养得皮肤白皙,身材匀称或圆润。

北征结束后,此刻的他们整个人肤色黢黑,脸颊凹陷,浑身无二两肉,风大些似乎都能把他们吹着走。

即便被朱棣如此折磨,他们却不能说什么,毕竟皇帝都亲征吃苦了,他们一群臣子又能怎么说?

“下次科举,将马术作为硬性的要求,俺不希望庙堂上是一群连君子六艺都掌握不好的儒生。”

朱棣依旧在嘲讽他们,可他们还得陪着笑脸。

瞧着这一幕,坐在一旁的朱高煦轻笑着起身,算是救了这群被说的面红耳赤的儒生。

“陛下,播州杨氏接受改土归流,这对朝廷是好事,贵州三司也可以设立了。”

朱高煦一开口,原本还面红耳赤的解缙不得不抬起头来,勉强作揖道:

“陛下,中卷范围凭空多了一省,自然会导致中卷名额拥挤。”

“臣以为,南北中三卷都应该增加录用进士名额。”

虽然已经虚弱的说话有气无力,可解缙依旧在上疏争夺未来的权力。

“名额无需增加。”

朱棣还未开口,朱高煦便率先说道:“朝廷不过百余府,百余州,千四百县,四百余卫,三百余所。”

“增加一省或者减少一省,这些州府卫所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参与科举的人还是那群人。”

“若说要增加名额,自然得是人口增加,竞争变大才对。”

“朝廷的每一名官员,那个不是千里挑一选拔出来的,增加名额只会让一些素质参差不齐的漏网之鱼进入罢了。”

朱高煦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