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如果能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上学不愁,看病不愁,养老不愁,那大家是不是就敢花钱了?”
高健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陈捷这番话,看似是拉家常,说的也是大白话,但却悄悄引导他进行了思考。
他一直在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思考如何用政策工具去刺激消费,比如降息、减税、发消费券。
但却忽略了消费行为背后,最根本的社会心理基础——安全感。
是啊,没有安全感,何谈消费?
“你说的有道理。”高健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但又有些模糊。
陈捷见状,没有继续深入,而是换了个话题,继续扮演着好学宝宝的角色。
“高科,我还看到有专家说,现在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这些行业,那我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不是就是把这些厂子关掉,然后去发展高科技产业?”
“嗯,大致是这个思路。”高健点了点头,“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国家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那那些被关掉的厂子里的工人,他们怎么办呢?一下子几万、几十万人下岗,会不会引发社会问题?”陈捷又抛出了一个小白问题。
高健再次愣住。
他之前思考产业升级,更多是从宏观产业布局角度。
这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是资金投向。
他很少去想,那冰冷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需要养家糊口的工人。
“这”高健一时语塞。
“高科,您别误会,我不是说不能关。”陈捷连忙解释道,“我只是在想,能不能在关之前,就提前做好配套的社会缓冲垫?”
“比如,由政府出资,对这些下岗工人进行大规模职业技能再培训,引导他们转向新岗位,或者,提供一些创业补贴,鼓励他们自谋生路。”
“我们不能把产业升级的阵痛,完全让某一个群体去承担,国家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稳过渡的托底保障,这样,改革阻力是不是也会小很多?”
高健已经完全陷入了沉思。
陈捷的每一个问题,都看似简单,却都精准地切中了他思维模型里的软肋。
他发现,自己过去学的那些经济学理论,那些精密数学模型,在面对华国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现实时,显得如此单薄。
而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