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x轴和z轴滑座开始同步移动。起初是直线运动,刀架在铝料上方划出一条直线。
动作平稳,与之前测试无异。陈高工等人静静看着,未置可否。
关键的转折点到来。当刀架移动到预定位置,需要从直线运动转为圆弧运动时,控制柜里一块负责圆弧插补运算的板卡指示灯闪烁频率骤然加快。
机床的运动轨迹开始出现弧度。
然而,就在此时,异变突生!
z轴滑座在转向时发出了一声轻微的、但清晰可闻的“嘎吱”声,运动轨迹出现了一个微小的、但肉眼可见的顿挫,导致即将成型的圆弧起点处出现了一个不自然的折角!
虽然设备很快恢复了运动,继续走出圆弧轨迹,但那个瑕疵已经刻在了那里。
现场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王永革的脸色一下子白了,陈继业扶眼镜的手僵在半空。李副部长的眉头微微皱起。
刘总工和孙总工交换了一个“果然如此”的眼神。
陈高工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看来,这‘新脑子’偶尔也会‘卡壳’。”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心头。
一次失败的演示,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和成绩都会被大打折扣。
赵四的心脏也是猛地一缩,但他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
知识图谱中关于伺服系统动态响应和机械间隙补偿的信息飞速闪过。
“不是控制逻辑错误,”他瞬间判断,“是z轴伺服驱动在方向改变瞬间响应延迟,叠加了丝杠传动机构的反向间隙!”
问题很棘手,涉及机械和电气的耦合,不是简单修改程序能解决的。
但现在停下来解释,只会显得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赵四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之前签到获得的那份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原理示意图中,提到过一种通过软件预置脉冲来补偿微小机械间隙的方法。
虽然这是为步进电机设计,但其思想可以借鉴!
硬线数控无法实时修改程序,但可以通过优化控制板卡上产生脉冲的时序逻辑来模拟这种补偿效果!
“请稍等!”
赵四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打破了僵局,
“系统识别到轨迹偏差,正在进行自适应补偿校准。我们需要一分钟。”
这话半真半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