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确实“识别”了偏差(通过他的眼睛和大脑),但“自适应补偿”则需要他手动干预。
他没时间详细解释,只能行险一搏。
不等专家们反应,赵四迅速转身,打开控制柜,在陈继业惊愕的目光中,指向z轴控制板上一块可调电阻和一个小型拨码开关。
“继业,听我指挥!调整r17阻值,增加百分之五。将s1拨码开关第三位拨到on!”
陈继业虽然不明所以,但对赵四的无条件信任让他立刻执行。
他小心翼翼地用螺丝刀微调了那个米粒大小的可调电阻,然后改变了拨码开关的状态。
“赵组长,调整完毕!”
“重新装填纸带!从圆弧段起始点之前两个程序段开始执行!”
赵四下令。他要重演刚才出问题的环节。
操作员额角见汗,但手脚利落地倒带、重新装夹、定位。
第二次演示开始。纸带阅读机再次咔哒作响,机床重复之前的运动。又到了那个关键的转向点!
这一次,z轴滑座的运动异常平滑,那个令人揪心的“嘎吱”声和顿挫感消失了!
刀架划出的圆弧轨迹流畅自然,与直线段完美衔接,形成了一个光滑的轮廓!
演示继续,直到整个简单轮廓走完,机床各轴准确回到起点,主轴停转。
整个过程中,再未出现任何异常。
车间里一片寂静,只剩下设备散热风扇的声音。
所有人都盯着铝料上方那个由刀架划出的、看不见但存在于每个人想象中的轮廓轨迹。
赵四转过身,面向专家团,语气依旧平静:“演示完毕。”
“系统自适应补偿机制已生效,当前运行状态稳定。”
陈高工没有立刻说话,他走到机床旁,仔细看了看那块铝料,又俯身观察了z轴的丝杠和导轨,然后直起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赵四。
“你刚才所谓的‘自适应补偿’,是修改了控制参数吧?”
“反应很快,思路也对。但这恰恰说明,你们的系统离真正的稳定可靠,还有距离。”
“机械间隙、伺服响应,这些基础问题不解决,光靠控制系统打补丁,是走不远的。”
他的话一针见血,但语气已不像最初那样充满质疑,反而带着一丝前辈对后辈的敲打和提醒。
赵四坦然承认:“陈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