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2章 武昌城头的曙光(3)

这晚,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向拯民坐在主位,左右下手,左边是以李定国、巴勇等为首的武将,虽然风尘仆仆,但个个精神抖擞;右边则是以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为首的文士谋臣,人人面色凝重。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极为热烈。议题迅速集中到了最核心的问题——国号。

“老夫以为,当沿用‘明’号!”一位原明朝的遗老率先开口,他捋着胡须,神色激动,“大明享国近三百年,正统所在,民心所向。沿用明号,可迅速安定前明遗民之心,号召天下!”

他这话立刻得到几位老臣的附和。

“不可!”顾炎武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他性子刚直,此刻更是毫不客气,“大明积弊已深,终至亡国!其制度腐坏,君昏臣聩,方有甲申之痛!若沿用旧号,岂非暗示我等欲效仿前明弊政?如何体现革新之意?如何对得起万千死难的将士百姓?”

他目光如电,扫过在场众人,声音愈发激昂:“我等起兵,非为一家一姓之江山,乃是为天下苍生,为华夏文明寻一条新路!这国号,必须体现此意!”

那位遗老被驳得面红耳赤,想要反驳,却又一时语塞。

厅内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有主张用“周”、“汉”等古号以示正统的,有主张用“顺”、“义”等字以彰起义本心的,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向拯民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并未急于表态。他的目光掠过一张张或因激动、或因沉思而显得格外生动的面孔,最终落在了坐在角落,一直沉默不语的王夫之身上。

“王先生,”向拯民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厅内的争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您有何高见?”

王夫之缓缓抬起头,他年事已高,连日操劳让他面容显得有些疲惫,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清澈而深邃。他环顾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诸公所言,皆有道理。然,老夫以为,顾兄所言极是。我等所建,非复前朝,乃开新天。”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老夫思之再三,以为国号,当为——‘华夏’!”

“华夏?”众人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字。

“不错!”王夫之站起身,走到厅中,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华夏’者,非一朝一代之号,乃我族群之根本,文明之源泉!居天地之中,曰夏;有礼仪之大,故称华!此号,超越了一家一姓,囊括了九州万方所有认同我礼仪、服我教化的族群!无论来自山野,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