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口的“周记杂货铺”老板老周,笑呵呵地听着街坊四邻的议论,手里熟练地拨拉着算盘珠子,心里头就跟喝了蜜似的。
他这间小铺子的生意,比两年前红火了不知多少。
工人们饷银丰厚,舍得花钱了,连带着他这里的烟酒糖茶、针头线脑的销量都翻着跟头往上涨。
最关键的是,现在官府发的“美元券”硬挺,进货卖货心里都踏实,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卖点东西都提心吊胆,生怕早上收的钱到了晚上就贬成一堆废纸。
“爹,我回来了!”
儿子小周背着崭新的布书包,像只快乐的燕子般飞跑进来,兴奋地举着一张试卷,
“学堂月考,我算术考了头名!先生夸我有天分,说好好培养,将来准能考上少帅办的那个工业大学!”
老周接过成绩单,看着上面鲜红的“甲上”,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忙不迭地对里屋喊:
“孩儿他娘!听见没?咱儿子算术考了第一!快,把今儿买的那条肉炖上,给咱儿子好好补补!”
他摩挲着儿子的头,眼中满是憧憬,
“好小子!给爹争气!好好念书!将来也像少帅那样,有大学问,办大事情,给咱老周家光宗耀祖,也给咱国家出力!”
在他这个普通小市民的心里,少帅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这物价平稳、手有余钱、看得见摸得着的安稳日子,以及儿子那条充满无限希望的、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
东北大学,北陵新校区,由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的理工学院大楼内,夜晚依旧灯火通明,巨大的玻璃窗映照着满天星斗。
从南京中央大学北上而来的物理学教授陈知白,正伏案疾书,仔细修订着新学期的教案。
窗外,是奉天城不夜的璀璨灯火,以及更远处工业区传来的、低沉而富有节奏的机器轰鸣声,那声音在他听来,宛如这片土地强劲有力的心跳。
一年前,他对关内各方势力无休止的争权夺利、空谈误国、不顾百姓感到彻底失望。
怀着一种“试试看”的好奇,应好友、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冯祖荀之邀,毅然北上任教。
来到这里之后,他所见所闻,皆被深深震撼。
这里没有没完没了的党派倾轧和令人厌烦的空洞口号,从上到下弥漫着一种务实、高效、充满蓬勃朝气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