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3章 时代洪流(4)

少帅对教育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他实验室里的设备很多都是欧美最新型号,教授的待遇优厚得足以让学者安心学问,无需为柴米油盐奔波。

更令他振奋的是,他亲眼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暑假能被安排进入奉天兵工厂、东北大学附属工厂等地方实习,毕业设计的课题直接对接现实中的工业技术难题

知识在这里,不再是象牙塔里孤芳自赏的装饰品,而是真正能够转化为强大生产力、转化为国防力量的活水。

他常与同在东北大学任教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等同仁感慨:

“在南京,我们终日讨论的是虚无缥缈的主义;在这里,我们日夜钻研的是如何解决实际的问题。”

“少帅那‘华夏山河寸土不让’的誓言,绝非一句空话,它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钢铁、煤炭、电力,以及我们正在培养的这些青年人才之上!”

“我看,华夏振兴的真正希望与切实路径,恐怕不在秦淮河畔,而是在这白山黑水之间!”

心潮澎湃之下,他提笔给南方的故友写信,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

“兄台若尚怀报国之志,有意于真正为民族做一番实事,而非蹉跎岁月于无谓之纷争,请速来东北!此间气象,万物竞发,一新耳目,实乃我辈学人梦寐以求之用武之地也!”

————————————

吉林大学,汉钦体育场旁,一群青年学生正围坐在草坪上,激烈地讨论着。

他们是学校“实业救国学会”的成员,为首的是文法学院大三学生张毅,一个来自营口的青年,目光中燃烧着理想的光芒。

“同学们!”

张毅挥动着手中一份关于东北小水电建设的调查报告,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少帅说的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暑假,我们学会不能只待在书斋里!”

“我提议,组织‘东北大学学生实业服务团’,自愿报名,利用假期分赴各地的工厂、矿山、建设工地去!”

“我们能教工人识字,能帮他们读图纸,能宣传卫生知识,也能将基层的真实情况带回课堂!”

“我赞成!”

一个工学院的学生立刻响应,

“我申请去辽阳的纺纱厂,我的专业能帮上忙!”

“我去本溪的铁矿!那里正在引进新式采矿机,需要懂原理的人去讲解!”

“我去农村,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