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中国现代诗歌江湖与诗友们的轶事趣闻(一)(1)

引子:本文所写诗友仅限于1990年老夫投身商界前就己交往(见面和通信)和倾闻的诗人一一正如王小妮诗所言:以前不认识的人就不想再认识了。当然也不包括下文所说的第三种人。

“朱凌波:对待诗人,我有三种划分方式,一种是因为诗成了一生的朋友,对人和对诗歌都认同;一种是对诗认同,对人不认同;还有一种就是诗歌和人都不认同。

苏历铭: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来划分,还有第四种,就是对人认同,对诗不认同。

朱凌波:同意。因为诗结识了一生的朋友,我认为这些人对我的精神影响,诗歌已经远远小于友情的价值,友情比诗歌的意义更大。还有一大批的人活跃在现代诗坛,从诗歌的角度,也算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们并没进入我的私人生活,没有和我的精神、灵魂、情感发生更多的联系,只是从诗的角度,大家有交流,互相有影响,互相有认同”“节选自本书“最后一个年代一一关于诗与生命的对谈(上))

与北岛和舒婷的两次交往;

当上世纪万马齐喑的七十年代,北岛在时代的峭壁上写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善良是善良者的墓志铭”的闪电般的诗句时,这位来自白洋淀的“今天派诗人”做为被官.方诗坛污名化“朦胧诗”的旗手横空出世,定格为时代的最强音和英雄的象征。而这首哲言即使放在当下和一个重复恶性循环的神话大.陆依然闪烁着谶言般咒语式的回响和光芒!

做为经“朦胧诗”启蒙并被北岛们的巨大阴影笼罩下的第三代诗人包括我,在八十年代中叶开始了向偶像们的冲击和反叛并呐喊着“pass北岛们”的口号,向中国现代诗或先锋诗大步迈进并在徐敬亚策划和主持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的开阔地发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和突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微妙氛围下,1986年初春的上海,我在分别拜访第三代同人的“海上”孟浪、郁郁和“城市派”宋琳时,应宋琳之邀去“植物园”见到了慕名己久并视为最大对手的纪念碑式人物的北岛兄,其清癯,英俊和高大的形象与他的诗歌倾向极为契合。当时他和“朦胧诗”的花魁舒婷一一这位写出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最早的“男女平权”思想的致橡树,其传播性和影响力与北岛的回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次俩位朦胧诗的男女当家,还有以写西藏题材异军突起的前卫小说家东北大汉马原(我与他第二次偶遇是1996年某个炎热夏天的深圳商报的蓝球场上,他正与诗友陈寅和丁当(后文我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