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中国现代诗歌江湖与诗友们的轶事趣闻(一)(2)

会另行谈及)在一起。再之后我就是近几年在网上看到他的不幸传奇而深感唏嘘马原:55岁患癌,放弃治疗逃往深山,自愈后却遭遇晚年丧子。

八十年代中叶,马原与第三代代表诗人韩东、丁当等同时亮相标杆民刊他们流派,韩东曾评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作家:“在当年那些人之中,有一个人,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是一种共识,这个人就是马原。他是作家中的作家。”)等正参加当时的权威媒体文学报关于诗歌的一次著名研讨会。此次莫名的“历史性”的小聚我唯一记得的话题就是在春光和细雨中北岛兄关于北京植物园与上海植物园的调侃式对比

随后舒婷诗姐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访谈“不要玩熟了你们手中的鸟”,对来势汹汹和不自量力的第三代诗人表达了担忧和劝戒,而且专门点了我的名一一因为我之前刚刚在诗歌报上发表了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响的宣言式和批判性的评论第三代诗概观,并狂妄地喊出“pass北岛”和不𠄘认北岛和舒婷是现代派诗人,分别是现实主义诗人和浪漫抒情诗人的刺耳叫嚣一一

“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人们,这里我要残酷地把舒婷取出去,本质上她还是一位浪漫主义的抒情诗人(这种说法并不损害她的名誉和她诗的魅力)。残忍地说,这批所谓的现代诗人也不是真格的现代派。即使是北岛也不过娴熟地运用了一些现代派的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骨子里仍是人性、正义、真理、爱等现实主义的母题。倒是早期的芒克和后期的王小妮出现了现代意识。朦胧诗人做为现代主义在中国诗坛的复苏和中国二十至三十年代现代萌芽的延续,他们的开拓作用是不能否定的,他们已经具备了现代倾向。”(节选自本人1986年的第三代诗概观,下期在本部小说中补发)

第二次见北岛兄,己是经历了大起大落和纷繁歧变的廿一世纪初的北平。北岛也历经了多年的异国漂泊和屡次冲顶诺贝尔文学奖都未果的状态下,经政府高层特批回国探望病重住院的父亲。那次应该也是初春,他和一直联系的诗友苏历铭相约,历铭约诗友杨锦及我做陪,在秀水街使馆区一带的一个餐吧见面。话题是北岛接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之邀回国任教,但因他当时是敏感人物,,但未能如愿。后来他去了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策划了“香港国际诗歌节”。半途中来了他的一位姓史的女友(据传曾是他的初恋,现在是一位成功而强势的女性)对我提出买单提出质疑和反对,我说请北岛兄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才获准。饭后他说还要去见今天派的芒克等老哥们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