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滑落,留下清晰的痕迹。他不是排里资历最老的人,也不是平时最高调活跃的学员,但数月来对战术条令近乎痴迷的钻研,无数次在沙盘前推演到深夜的投入,以及无数次野外演练形成的肌肉记忆与战术直觉,在此刻压过了最初的紧张。
他迅速环顾四周地形,大脑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指挥仪,瞬间分析着敌火力点的位置、射界,以及可供利用的迂回路线。右侧,一道被雨水冲刷形成的干涸洼地,蜿蜒着通向高地的侧后方,虽然灌木更密,行进困难,但正好处于敌主要火力点的射击死角。
不能再犹豫了!
他猛地低吼一声,声音因紧张和用力而显得有些嘶哑,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周围的嘈杂:“一班!原地不动,集中所有火力,正面牵制敌人!吸引其注意力!”
紧接着,他目光扫向身旁几名二班的同学,其中就有平时与他交流较多的王启明:“二班!全体都有,跟我来!从右侧洼地迂回,用手榴弹(教练弹)端掉那个石穴火力点!动作要快!”
命令简洁、果断,目标明确。几个了解他平时为人和能力的同学,几乎没有迟疑,立刻低声回应:“是!”
谢文渊第一个翻身跃出土坎,低姿匍匐,如同一条贴地疾行的猎豹,率先冲向那道洼地。他的动作比以往任何一次训练都要迅猛、精准,每一次移动都充分利用了地面的起伏和植被的掩护。眼神锐利如鹰隼,不断扫视前方,估算着距离,判断着风险。王启明等人紧随其后,一行人如同幽灵般,在灌木的掩护下迅速向侧翼穿插。
洼地内碎石嶙峋,荆棘丛生,每前进一米都异常艰难,尖锐的枝条划破了军装,在手臂和脸颊上留下血痕,但没有人发出声响,只有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以及身体摩擦植被的窸窣声。接近到投弹距离时,谢文渊猛地停下,靠在一块巨石后,深吸一口气,对着身后打出准备的手势。
他看准时机,猛地探身,手臂奋力一挥,一枚沉重的教练弹划出一道标准的弧线,精准地飞向那个不断喷吐着“火舌”(模拟的鞭炮烟尘)的石穴。几乎在同一时间,王启明和另一名队员的教练弹也脱手而出。
“轰!轰!轰!”(模拟的爆炸声接连响起,裁判员挥舞红旗示意火力点被摧毁)
“冲啊!”谢文渊嘶哑着喉咙大喊,率先跃出洼地,向高地发起冲锋。失去了侧翼火力掩护的“敌军”,阵脚顿时大乱。正面牵制的一班也趁势压上。内外夹击之下,无名高地被成功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