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五章:淬火成钢(1)

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冬天,对于长洲岛而言,似乎来得格外凛冽。珠江口呼啸的北风,卷着咸腥的海汽和细碎的冰雨,抽打在营房斑驳的墙壁和学员们坚毅的脸庞上。与这日渐严寒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校内部愈发炽热、凝练,甚至带着几分临战前肃杀的气氛。第一期学生的在校时间已进入倒计时,各种科目的训练强度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考核的频率也愈加密集,仿佛要在最后时刻,将这块经过初步锻造的“钢铁”再进行一次极致的淬火。

谢文渊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化。昔日训练场上偶尔还能听到的抱怨声、嬉笑声,如今已近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专注的眼神、更加迅猛的动作和训练间隙更加深沉的沉默。每个人都知道,离开这座岛屿之后,等待他们的将不再是沙盘推演和模拟对抗,而是真枪实弹、你死我活的战场。

战术综合演练成为了日常的重头戏。演练的想定情况愈发复杂和残酷,常常模拟北伐可能遭遇的各类极端情境:在“敌军”优势火力压制下的阵地防御,于陌生地域遭遇伏击时的应急反应,夜间长途奔袭后的立即投入进攻,甚至包括指挥系统被“摧毁”后,基层军官如何独立指挥残部突围或坚持作战。

在一次大规模的野外实兵对抗演习中,谢文渊所在的连队奉命担任预备队。战斗进行至白热化时,“敌”军突然投入了一支“精锐分队”(由教官和部分表现优异的二期入伍生扮演),利用浓密树林的掩护,对“我方”指挥所侧翼发起了迅猛的迂回突击。前线告急!

连长大吼着下令:“谢文渊排!立刻前出,堵住缺口,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指挥所安全!”

“是!”谢文渊没有丝毫犹豫,嘶哑着喉咙应道,转身对着全排弟兄,目光如电,“全体都有!检查武器(虽是空枪和教练弹,但动作要求完全实战化)!跟我上!”

他不再是一个仅仅听从命令的士兵,也不再是初次代理指挥时那个略带紧张的学员。数月来的淬炼,无数次战术推演的积淀,以及内心深处那股为家国复仇、为理想而战的强大信念,在此刻汇聚成一种近乎本能的指挥直觉。他迅速判断出“敌”突击分队的主攻方向和可能的薄弱环节,没有选择正面硬撼,而是果断下令:

“一班!抢占左侧那个制高点,用火力压制敌人冲锋队形!”

“二班、三班!随我从右翼那片洼地穿插过去,打他们的腰眼!动作要快,要狠!”

命令清晰,分工明确。他亲自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