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学,教官竟然是位留着长须的老者,据说曾是保定军校的教官。
“谢文渊,”老者点名道,“你来说说,如何看待当前抗战的形势?”
谢文渊站起身,略作思考:“日军虽强,但兵力分散,补给线过长。我军虽弱,但得道多助,有广大民众支持。只要坚持持久战,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老者满意地点点头:“说得不错。但具体要如何坚持?”
这个问题让谢文渊陷入沉思。是啊,在日军重重封锁下,要如何坚持?
接下来的课程给了他答案。政治工作、群众路线、生产自救...这些全新的理念让他豁然开朗。
特别是一门“特种作战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更让他如鱼得水。教官对他的敌后作战经验十分赞赏,经常在课堂上让他分享案例。
“谢同志在太岳山创造的‘火海战术’,很有借鉴意义。”教官评价道。
但学习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讨论中,谢文渊与一位来自南方的学员发生了争执。
“打仗就是要令行禁止,搞民主会贻误战机!”那位学员坚持道。
“但如果没有民主,指挥员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谢文渊反驳。
争论最终惊动了校领导。让谢文渊意外的是,领导并没有简单评判对错,而是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让双方充分阐述观点。
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一天。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军事民主与战场纪律是辩证统一的。
“这就是延安的方式。”课后,王副部长对谢文渊说,“真理越辩越明。”
除了学习,学员们还要参加生产劳动。谢文渊被分到开荒组,每天都要上山开垦荒地。
这天,他正在挥镐开荒,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地头。
“林婉茹!”他又惊又喜。
林婉茹笑着走过来:“总部调我来中央医院进修。”
故人重逢,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从太岳山突围到延安见闻,从战友近况到学习心得。
“你知道吗,”林婉茹轻声说,“小林同志也来延安了。”
这个消息让谢文渊十分惊喜。自从太岳山分别后,他一直担心小林的安危。
在中央医院,谢文渊见到了正在康复的小林。这个日本青年比在太岳山时胖了些,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谢君!”小林激动地握住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