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一年(1942)腊月的太行山,北风卷着雪粒,抽打着光秃秃的山脊。谢文渊站在新构筑的观察哨里,望着山下日军新修的公路。这条公路像一条毒蛇,蜿蜒穿过太行山的腹地,将根据地分割成两半。
“科长,查清楚了。“赵铁柱踩着积雪走来,胡茬上结满了冰霜,“鬼子在公路上每隔五里就设一个哨卡,还配了装甲车巡逻。“
谢文渊放下望远镜,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虑。日军的“囚笼政策“正在收紧,根据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回到指挥所,一股寒意扑面而来。所谓的指挥所,不过是一孔稍微宽敞些的窑洞,里面连个火盆都没有。几个干部围在地图前,脸色都和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
“粮食只够吃七天了。“后勤长老王的声音带着绝望,“群众也断粮了,昨天后沟村饿死了三个人。“
窑洞里一片死寂。谢文渊的目光扫过每个人冻得发紫的脸,最后落在角落里那袋所剩无几的黑豆上。
“把我们的粮食分一半给群众。“
“科长!“众人惊呼。
“执行命令。“谢文渊语气坚决,“八路军不能看着老百姓饿死。“
这时,通讯员送来总部急电。电文很简短:日军调集重兵,准备实施“铁滚扫荡“,要求各部做好应对准备。
“铁滚扫荡...“老周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要把我们碾成粉末啊!“
谢文渊盯着地图,脑海中快速盘算。日军的意图很明显:用绝对优势兵力,像滚铁桶一样层层推进,直到把根据地彻底碾碎。
“不能硬拼。“他最终开口,“化整为零,跳出去打。“
“往哪跳?“有人问,“四面都是鬼子。“
“就跳进鬼子肚子里。“谢文渊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他们不是修了公路吗?我们就沿着公路打游击。“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在敌人重兵把守的交通线上打游击,这简直是送死。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谢文渊解释道,“鬼子绝对想不到我们敢在他们的动脉上动刀。“
计划很快制定。利剑分队将分成十几个小组,沿公路开展破袭战。主力部队和群众则向深山转移。
分别前,谢文渊把赵铁柱叫到一边:“铁柱,给你个特殊任务。“
“科长你说。“
“带上几个人,去找粮食。不管用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