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是上等的农家肥。
但进牛棚,出牛粪必须是山寨最强壮的年轻汉。
只有他身体好,抗臭强,晕倒了,也能活过来。
年过六旬的老汉估计会死里面。
阿妈请的也是年轻的汉子。
当然,给的工钱要比别人多。
有了金钱作支撑,再臭的地方也不怕。
只见他打开牛栏,二话不说就跳了进去,很快就把牛粪扒了出来。
只要出来了,就好办了。
毕竟牛粪只有一小堆,臭气有限,妇女同志可以上。
阿妈桃起一堆牛粪就往田地里奔。
其实,客家人还是很聪明的。
为了增加牛粪产量,他们往往会事先在地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牛粪掉在上面,经过牛尿一年的浸泡后,会变得稀烂,如同牛粪,也成了上等的农家肥。
当然毕竟是稻草。
里面还有许多腐烂不了杂草,所以到了田里,牛粪不能直接倒在上面,而是需要人工用手去抓,抛洒出去。
这时候,无所谓脏不脏了,人人都是抓起一把牛粪往田里扔。
田里布满了牛粪,就需要耕田,把地搞平整。
当然,还需要小地方育种。
种子是上年精挑细选的稻谷。
育种的时间是每年的三月,山区还是异常的寒冷,但为了生活,再寒冷的天也要赤脚下田。
种子发芽了,达到了插秧的标准,就需要移到农田里去。
这项工作主要是妇女同志负责,因为工作轻松,干活不累。
客家人的规距是,不累的活,由婆娘去做,男人要做的活是上山砍木,下地种田。
种田就是插秧。
这是男人干的活,但阿妈也干。
客家女人不娇贵,见什么干什么,有时男人上山砍木,照样跟去,呵呀,呵呀,在山上叫个不停。
山里人唱山歌,伐木歌是其中之一。
边劳动,边唱歌,可以消暑解乏。
如果男女一唱一和,一天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如果跟山寨最漂亮的女人对唱,时间过得更快了。
往往满山遍野都是男人的吼声。
这时候,只有快乐,没有累。
当然,现在似乎没有了。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