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称才女,感觉还不错。
听话地走了过去,在总编右侧就坐。
龚总编立马开始介绍他左手边的两位男人,一位身着深蓝色中山装,五十出头,一脸正气的是京市外事办的邱主任;
另一位身着灰色中山装,三十有余,国字脸的是胡翻译员。
寒暄完,两人审视的眼神落在郭攸宁身上。
邱主任试探着问:“郭同志,那些有关精密机床的技术类译文,真是出自于你手?”
郭攸宁点头,“是,翻译得不对吗?我反复核对过,并大量研读了机械制造类的书籍,应该没有纰漏吧。”
邱主任面露笑容,眼含欣赏,“为了译好资料,郭同志还进行了跨专业学习,真是位认真的小同志。”
为了能准确的译好资料,除了听王爷爷李叔讲课,郭攸宁还将顾卫国的各种机械类书全看了一遍。
她谦虚地笑了笑,“应该的,不论干啥,上手了就得做到尽善尽美。
为了译好前面的六本书,我将国内能买到的车工实践、铣工工艺学、齿轮机床的调整等书籍,全学习了一遍,译文中的专业名词都有反复推敲。”
龚总编鼓起掌来,“小郭同志这种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值得大家学习。难怪机床厂的高工们都夸赞资料翻译得好,千字13元的顶格单价,我们给得不亏。”
邱主任眼里闪着光,心想这小同志品相佳、英文好、落落大方还是经过了政审的军属,正是他们部门急缺的人才呀!
眼看多国机床展览预定会,十天后即将在京市召开,他们外事办忙得焦头烂额,找不到合适的翻译。
那些外国语学院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全是半吊子不堪重用。
想找外交部借有本事的翻译员,比登天还难,他们都自顾不暇。
幸好自己脑瓜子聪明,来兴华书店找老同学想办法,这不就让他逮到了一个优秀人才!
他露出亲和的笑容,伸出了橄榄枝,“小郭同志笔译水平如此高,口译肯定也差不了。你刚回京随军,还没固定工作吧?
来我们外事办怎样?工作地点在市政府大楼、薪资高、福利好。
只要顺利完成十日后的‘多国机床展览预定会’的翻译工作,就能立马转正,成为中级翻译员,月薪五十六元。”
旁边那位胡翻译员嘴角抽了抽,他实习期六个月,转正后只是个初级翻译员,熬了好几年才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