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头颅。
那是公卿将相满门抄斩后的空荡府邸。
那是百姓流离失所、在兵祸中绝望哭嚎的炼狱。
画面最终定格在一片苍茫的白色之中,大雪覆盖,一处孤零零的坟茔上。
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再是之前孩童的稚嫩与天真,也不再是中年人的沉稳与宽厚。
刘据最后的轻语,带着满数值的破甲终于来了。
后来史书记载,戾太子据,以巫蛊事败,发兵拒,败亡。
简简单单的一行字,抹去了三十八年的父慈子孝。紧接着,那个声音陡然拔高。
儿臣敢问父...陛下,若信巫蛊,何故三年后诛灭江充三族?
元朔年间的朝堂上,一片死寂。
刘据的这句质问,太尖锐了。
如果皇帝真的相信儿子是用巫蛊诅咒自己,那江充就是揭发奸邪的功臣,为何要在三年后将功臣灭族?
这是逻辑上的死结。
他......朕的儿子,最后甚至不肯称朕一声父皇!
刘彻抿了抿唇,走到龙椅前,将肩膀上的小刘据抱下入怀,随他一起端坐在了高台上。
若疑谋反,何故我逃亡时不召郡国兵?
太子造反,那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按理说,皇帝应该立刻下诏,调动周边郡国的兵马围追堵截,绝不给叛逆一丝逃脱的机会。
可刘据逃亡时,刘彻做了什么?
他什么都没做。
他在等,或者说,他在犹豫。
若忌外戚,何不早废母后另立储君?
卫子夫稳坐后位三十八年,卫青霍去病为大汉打下了半壁江山。
如果真的忌惮卫氏外戚专权,早在卫青死后,早在霍去病陨落之时,就该动手废后废太子。
为什么要等到这一刻?
若悔杀子,何故至死不肯明诏平反?
各朝时空的观众们看得心惊不已。
这最后这一问,最是诛心。
刘彻后悔了吗?
建了思子宫,造了归来望思之台,天下人都说他后悔了。
可既然后悔,为什么直到死,都不肯下一道明诏,还太子一个清白?
刘据的一声声质问,如同最锋利的箭矢,无视了时空的阻隔,一下下击穿了那个雄才大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