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管好了就行。
眼下,就有个事儿,让叶向高有点拿不准,吉林府府治吉林县,就是永乐年间吉林造船厂故地。
但吉林县不适合做府治所在,二百里外的长春县才合适,长春县的丁口是吉林县的三倍,长春县丁口数已经超过了十万,而吉林县不足三万。
吉林县位于吉林府东部,吉林府东北部主要是林业、西部是农牧业,而中部是完全的农业,中部也是最适合种地的地方。
长春县作为政治中心是最合适的。
简单而言,居庸关很重要,但京师是北京,而不是居庸关。
但问题来了,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是整个系统,长期运转误差的累积,要想纠正,非常困难。
这吉林之地,是当年成祖文皇帝钦定之地,你叶向高要换地方,是不是在质疑成祖文皇帝?
大明对辽东开发,建立了农垦局,将农垦局、吉林府衙司设在吉林县,是前巡抚侯于赵、前总兵李成梁的决定。
你叶向高一个新来的吉林府知府,要迁徙府城,是不是在质疑侯于赵和李成梁,认为他们不如你懂辽东局势?
李成梁和侯于赵可都还活着呢!
吉林还是大明收复的故土,历史遗留的惯性很小很小,即便是如此小的惯性,迁徙府城到长春县的奏疏,叶向高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因为朝廷一旦支持迁徙府城到长春,就代表着侯于赵和李成梁是错的;
朝廷不支持,那他叶向高是错的,这个吉林知府他也别干了,没人看得起他了。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打太极,推手,你推我推,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推出去,过段时间,就没人在意了。
三个月前,叶向高还是下定决心,为了吉林府的发展,专门写了封信到杭州,把自己的想法跟侯巡抚说了说,却迟迟没有等到回信。
“叶知府!赵巡抚的书信到了。”师爷喜不自禁的拿着一个匣子,急匆匆的冲到了府衙里。
吉林要发展,就必须要迁府了,和迁都一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因为已经逐渐发生令出多门的现象了,长春县人多地多粮食多,军兵也多,吉林府衙的命令,并不能得到遵从。
完全对上负责,那是腹地成熟官僚体系才有的,吉林府还是农垦的开发阶段,尾大不掉这种事,时有发生。
而且长春县知县,还是当年侯于赵的故旧,就更不在乎叶向高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