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馁弱则懦,此诚君王之戒(7)

年回朝的因果吗?”

张居正又解释道:“是臣自己回来的,不是世宗皇帝派人逮臣回京的,臣当时微末之人,世宗主上怕是已经忘记了臣这一狂生。”

张居正在撒谎,在给老道士找补,就老道士那心眼比针尖还小,有人当面骂他懦夫,他能不记得?不可能不记得!把人骂跑了,要用人了,却把人逮回来,多丢人啊。

能臣干吏兜兜转转认识到了自己狂生狂妄之言,回京认错了,那就显得老道士面上有光,臣子错了,皇帝没错。

“道阻且长,克终之难。”朱翊钧看向了海瑞说道:“爷爷呢,还是很爱惜人才的。”

张居正说老道士是懦夫,海瑞说老道士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净,两个人骂的实在是难听,可老道士还是把这俩人都留下了。

朱翊钧也在给老道士找补,毕竟皇位是传下来的,不是打下来的。

这一段渲染一番,又是一段世宗皇帝有容人之量、遗经世之才于世的美谈,非常合理。

朱翊钧是懂找补的。

“陛下,有些委屈,陛下受不得!”张居正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执政方针,尊主权,尊主上威福之权。

大家都是人,这些个委屈,这些个失望,积累多了,就会变成绝望,再英明的人,这种委屈受多了,什么雄心壮志,都会变得馁弱。

大明是帝制的制度设计,皇帝一旦失灵,那天下之事必然糜烂不堪。

有些委屈,不能受!该血流成河的时候,就要血流成河,比如这次皇宫被焚毁!必须追查到底。

张居正把戚继光调回来,就是怕戚继光在大宁卫的战事不顺,耽误了追查皇宫大案。

而朱翊钧始终坚信戚继光可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

张居正是臣子,有他的臣子之道,朱翊钧是君王,有他的君王之道。

这种政见上的分歧,并不会君臣失和。

“先生,朕知道了。”朱翊钧答应了张居正,一查到底夷三族,这是金口玉言。

“曾爱卿,若是唐明皇勤勉如初,安禄山、史思明,他们敢反吗?能反吗?”朱翊钧看着曾同亨把自己为何问勤政楼宴乐的答案告诉了曾同亨,谜底就在谜面上。

决定宁远伯会不会是安禄山的,不是宁远伯、不是辽东,而在朝廷。

“臣谨遵陛下教诲。”曾同亨再次长揖,他听懂了,这是陛下第一次当着朝臣的面谈辽东问题,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