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本质的宏大思辨余韵未消,萧何心中对陛下驾驭人心的能力已然升起前所未有的敬畏。
然而,他心中那块关于西、孟二人声望过重的巨石,虽被哲学的清泉冲刷,却并未完全移开。
他依旧垂首恭立,等待着陛下对那他刚才问题的回答。
赵凌似乎看穿了他这份潜藏的忧虑,将话题从玄奥的哲学高空,稳稳地拉回了现实的朝堂大地。
他神色从容,目光平静地看向萧何,语气沉稳地说道:
“探讨完人性善恶的根本之论,现在,我们再来具体说说西文彦和孟巍然这两人。”
他并不否认萧何观察到的事实,坦然承认:“诚如爱卿所见,此二人如今在民间,的确是声望颇高,甚至可称得上是如日中天。”
他的话语中并无丝毫忌惮,反而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继续分析道:“但爱卿也需看到,他二人如今所行之事,无论是开仓放粮,还是修建医馆、学堂,桩桩件件,皆为实实在在的善举,惠及了无数黔首。”
赵凌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朕登基不过一载,天下初定,人心思安,更需要的是引导与希望。此时此刻,天下需要这样两个活生生的、被万众瞩目的‘善人’作为表率!”
他的声音逐渐变得有力,带着一种教化天下的使命感:“朕需要让天下万千黎庶都清清楚楚地看到,都明明白白地懂得,他们二人如今所做的这些事,便是‘善’!是值得称颂、值得效仿的行为!”
“朕更要让天下黔首从心底里相信,这个世界,是真有‘善’存在的,并非一片灰暗!只要他们愿意,只要他们跟随这样的榜样去行善事,那他们,也便是善人!”
这便是树立典型,塑造楷模!
赵凌的目的,是要将西文彦和孟巍然塑造成帝国需要的道德符号,通过他们实实在在的“善行”,向天下人昭示一条可见、可学的向善之路,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导民风,教化万民。
萧何听明白了陛下深远的教化意图,这与他儒家出身的理念亦是相符。
但他身为治栗内史,更着眼于现实的权力平衡与政治风险,他沉吟片刻,还是忍不住将那份最深的忧虑问出了口:
“陛下圣虑深远,臣能领会树立表率之重要性。然则陛下当真丝毫不担心,待他二人声望累积到一定程度,乃至功高震主之时吗?”
“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啊!若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