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82章 攻破最后的堡垒(3)

继续说下去。

项目已经移师外场,爆炸实测试验在即,更换核心硬件无异于天方夜谭,时间和成本都不允许。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洛珞。

似乎这个时候别无他法,只有期待这位总顾问还能带来什么好消息了,就像之前每次遇到困难时一样。

洛珞的目光像是焊在了屏幕上那几道跳跃着微弱杂讯的监控曲线上,眼神沉静得可怕。

他没有像之前突破“蜂巢之心”或“虫群协同”时那样灵感迸发,眉头反而微微蹙起。

“不是材料,是模型。”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我们之前建立的‘噪声-补偿’模型,是在设备‘工作点’附近做的小偏差线性近似。”

每次遇到这种,因为材质和系统的差别,导致跟他依据记忆沙漏修改出来的方案有所不同的地方,都会让他十分头疼。

“它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但在生成引力密钥这种需要极限动态性能、涉及复杂相互作用的‘大信号’切换时,它失效了。”

张总精神一振:

“非线性?您是说设备在高频动态下的状态,和我们基于静态或小波动建立的状态模型不一样?”

“对”

洛珞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几组历史测试的深层次对比图,指尖点在几个微小的拐点上:

“看这里,当指令要求振幅在特定频段快速上升时,压电陶瓷的响应初期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粘滞’区,这在我们静态线性化模型里被平滑掉了。”

他没有用任何术语,而是点出了设备在高强度、高速率工作状态下那些微妙的不完美。

“再看这里,磁约束线圈在大电流瞬变时,磁场边缘效应会引入微小的畸变我们需要修改‘银弦’的核心算法。”

洛珞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

“不再是预测设备‘会抖多少’,而是要精确预测它在这种高强度动态指令下‘会怎么抖’。”

“把设备的物理反应,包括它的‘惰性’、‘粘滞’、‘边缘畸变’这些在高阶动态中被忽略的物理特性,完全纳入模型。”

他看向张总工:

“不是换材料,是换思维方式,基于设备动力学,重构一个‘物理-响应’的深层模型。”

“将我们之前的补偿逻辑,从‘减掉预测的噪声’,变成‘预判设备的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