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圈圈涟漪,仿佛不止荡在水面,更荡在她心湖深处,将十年平静假象下的暗流一并搅动起来。她下意识地抚上手腕,那里空无一物,却仿佛还残留着当年离开长安时,母亲偷偷塞给她的那只廉价的、却刻着“平安”二字的银镯的触感。母亲泪眼婆娑,父亲沉默伫立的身影,在记忆的尘埃中渐渐清晰,带着隔世般的遥远与刺痛。
“慰汝父母十年倚闾之望”她无声地重复着信上的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像一块巨石投入心海。她不是没有暗中派人打听过,只知道父母因她之事受到牵连,被贬黜流放,具体下落,在茫茫大唐疆域中,如同石沉大海。这“倚闾之望”,是真实的期盼,还是只是谈判的筹码?
目光再次落回那方玺印,权力的象征冰冷而坚硬。她太了解那位大唐天子了,雄才大略,也冷酷现实。这“迎归”,绝非思贤若渴那么简单。乞儿国在她与皇帝的共同治理下,十年间国力蒸蒸日上,商路畅通,军备渐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靠和亲来维系和平的边陲小国。此时召她回国,给予高位,一是彰显天朝恩德,二是恐怕也是想借此契机,重新加强对乞儿国的影响,甚至,将她这颗已经不受控制的棋子,重新纳入掌中,或者彻底废弃。
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她若回去,等待她的,真的是无极尊荣吗?还是另一个更精致、更无法挣脱的牢笼?后宫倾轧,朝堂纷争,她将再次陷入权力的漩涡,而这一次,她将失去在乞儿国经营的一切根基,失去那个全心信任她的丈夫,成为一个必须仰人鼻息、步步惊心的“国后夫人”。
可若是不回
抗旨不尊的罪名,足以成为大唐对乞儿国用兵的完美借口。届时,烽烟再起,她这十年为乞儿国百姓带来的和平与繁荣,将毁于一旦。皇帝会如何看她?朝臣会如何议论?那些视她为救星的百姓,又会如何失望?还有她那远在大唐、生死未卜的父母她真的能背负得起这“不孝”的罪名,让他们因自己而可能遭受更残酷的对待吗?
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风吹动她鬓角一缕散落的发丝,带来桂香馥郁,却吹不散她眉宇间越聚越浓的沉重。她缓缓将信笺折起,收入袖中,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那不是一张丝绢,而是千斤重担。
必须去见皇帝了。这件事,瞒不住,也不能瞒。他的态度,他的决定,将至关重要。
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宫装裙摆,深吸一口气,试图将胸腔里翻涌的情绪压下去。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