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1章 第一次余学研究结束(5)

里,有一个三角函数贯穿始终,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数学符号。

路不宣从不,到文学爱好者,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路不宣和余切见面的时候,当时还不知道这代表什么,反而是一个月之后,路不宣常常回忆起那一次的见面。有时甚至会梦见这件事情。

烛光‘夜’话系列正在向南方扩散,他自己偶然参与了,也成为一小段历史之一。他光这么想着,自己都会激动。

身处其中的滋味,只有他才能懂得。

“余切是一个很真诚的人。无论我干什么,他总觉得我很好,我有希望。”路不宣说。

“他其实没有严苛的批判我们下海,他只是觉得不如读书,这是一个建议。实际上,我认为他理解我。”

褚付军很羡慕他:“我说了,你不知道你当时有多幸运。”

而程国平道:“据说当年马尔克斯在巴黎街头,见到了海明威,也是那样!马尔克斯激动得不行,几乎要五体投地了,而海明威见惯了这种崇拜者,对他微笑着回礼,嗨,朋友。”

“这个笑,马尔克斯记了一辈子。”

——

南方金陵,钟山杂志社的讨论会也进行到第三天。

历史上的作家讨论会,大部分是没用的,被记住是因为有各种奇闻异事发生。

譬如晋省一群作家到五台山游玩,中间对神灵不敬,最后翻车差点全挂了,这一群作家们都表露“我现在有点相信佛学”。

京城文学主办的北海研讨会,有两位作家之间看上了,成全了一段姻缘;与此同时,十月主办的研讨会上,作家张闲想办法和女导演勾搭上。

1983年蓉城的夏天,人民文学的编辑刘芯武和一个文学青年爆发了口角。

这些都没什么成果出来,纯粹是因为乐子。他们被记住,是因为故事中的人是乐子本身。

而钟山这场讨论,却有些不同凡响。

总的来说,苏彤基本上说服了在场的全部编辑。他现在把“洞悉力”作为作家的核心能力之一,而且认为是“余切之所以和别人不一样”的关键。

“我觉得这是有的人自身的魅力吧,和写没关系。”

“为什么我要用魅力这个词?有点怪”

苏彤慢吞吞的解释道:“因为能力是好像是就可以训练出来的,但没有人讲,我可以练出来某种魅力;而且魅力是独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