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给手下:“送到赵佗那里,他会明白的。”
这一夜,项龙终于明白,他的政治选择不仅关乎一时的得失,更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而奀妹的遗志,将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奀妹的抗争虽以失败告终,但她的精神如燎原之火,未曾熄灭,反而在百越的土地上愈加明亮。她的名字不仅仅是百越族人的精神图腾,更开始在岭南汉人与百越人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认同桥梁。而她的追随者,尤其是何原等人,则开始将这种精神升华为一种可以引领未来的理念。
奀妹的追随者将她的理念以各种方式融入百越的传统中。这不仅仅是一场政治反抗的余波,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和民族认同的深刻运动。
何原带领余下的部落首领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他们将奀妹的事迹口述成歌谣,传遍岭南的山林和村寨;他们还将百越人引以为傲的织锦、木雕和青铜工艺融入到奀妹精神的表达中。
“这是我们的文化。”一位年迈的匠人在村头对他的学徒说道,“汉人可以用他们的规矩来统治土地,但他们无法夺走我们的灵魂。只要我们的孩子能看到这些作品,奀妹的精神就会永远存在。”
与此同时,奀妹的名字也被神化。一些偏远的山林部落开始建造祭坛,将奀妹视作山川守护神,为她祭祀祈福。
“山魂奀妹,请守护我们的族人。”这是岭南部落日渐流行的祈祷词。在这些仪式中,奀妹被赋予了超越个人的象征意义,成为百越文化的精神核心。
赵佗并非未曾察觉这些动向。他曾经派遣侦察员潜入这些部落,收集关于奀妹余党活动的情报。收到报告后,他却并未立即采取任何激烈的镇压措施,而是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岭南的百越人虽已归附,但他们的心未必完全服从。”赵佗在一次议事中说道,“如果我们强行打压他们的文化,只会引发更多的抵触情绪。”
赵光则显得更为急躁:“但他们的活动并不止于文化!这些祭祀和歌谣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百越人,他们曾经有一个与我们作对的英雄。这难道不会威胁我们的统治吗?”
项龙站了出来。他微微一笑,显得自信而从容:“奀妹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彻底抹去她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纳入我们的体系。将奀妹从反抗的象征,转化为岭南和平共存的纽带。”
赵佗闻言若有所思:“继续说。”
“我们可以宣称奀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