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去样本图纸,指导岛民筛选优质贝母标准,并引导他们改良海底捕珍工具。这次交易带来大量珍珠及两百件红木工艺品,船舱已基本装满。
在两个港口之间,顾清霜指挥斥候船只守望前路,防范海盗与恶劣浪涌。台上传销报告:“南洋海贼在本次航线未曾出现。”令商队松了口气。
接下来最关键的是白珊礁岛。该岛归南洋土著领主管辖,与古代海上商帮有旧盟,治安复杂。苏锦瑟带领小队登舶,与岛主子弟谈判,提出“联合打造红木雕与珊瑚行”的策略。一番几经博弈后,谈判成功:岛主允许商盟优先拿出其红木库存,作为交换,方便岭南技术人员植入生产系统,并承诺联合出口。
交易宣告成功,叶长歌特意向商队声称:“这次航行,不仅兑现商业价值,也打开了新文化融合模式。岭南对南洋不只是商品输出,也将带去岭南造物技艺与合作理念。”
商队装满货物离岛启航,目标北上的中原水道。途中,他们遇到一片壮观的海洋暗礁,但情报小队早已探明浅滩与潮汐规律,引领船队避免走险。
这一路上,顾清霜的信号塔与中转哨所起着关键作用。她将水上哨所与北岭商道哨塔联网:每当北方水域侦测海盗密集,哨塔发出预警信号,船队则绕道前行。
返航第四日,商队成功抵达“北商馆”,中原代表已等候多时。他们看到船队带回的南洋香料、珍珠与红木制品,大加赞赏。另外,苏锦瑟展示的联合商票也获得看好:中原客商提出签订长期换票协议,将岭南银票纳入中原市场兑换体系。
地面上的庆典由北商馆主持。岭南精工手艺与贸易规范获得中原财团称赞。当代表拿到岭南银票兑换中原白银的一刻,岭南势力的跨区影响力瞬间跃迁。
叶长歌站在人群之外,望着这热闹场景:过往的围困与防御都化为台前的光辉显现——他知道,自己与苏锦瑟的规划正在得到验证。
航返后,几岸村寨迎来新的变化:港口城市兴办“讲习馆”,教授岭南账本与商票制度;象屿港当地也出现“岭南造物坊”;中原商帮传闻说“岭南商盟已成南北桥梁”。
岭南本地举办大型酒宴,庆贺航行归来。瓷器、香料与红木商品摆满广场。苏锦瑟再次全程主持货物分配现场,她用流动式账簿记录每笔交易,并宣布设立“红木合作厂”,由村中工坊与象屿港共管,以保证供应继续。
顾清霜则在港口举行仪式:三座信号塔象征商盟守护海陆安危,由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