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飞军(3)

了。

光州的北面是淮水和中原,那里以后必然是王仙芝、黄巢和朝廷反复拉锯的地方,所以北面不是赵怀安的发展方向,他只需要守住淮水道,并利用淮水道与淮南各州保持物资的流通就行。

而真正值得大发展的,则是光州的南方,黄州、舒州这些地方,他们都是靠在长江边,可以直接利用长江水道汲取南方物力。

现在赵怀安在川蜀一带已经有了很多盟友,包括罗元宝这些豪商、山行章、张造这些地方实力派、在成都幕府还有义兄鲜于岳,这些人都可以保护蜀地的商业贸易。

然后在沿江水道各地,赵怀安也开始陆续打点,吸收当地人入保义都,然后再从光州那边安排人到沿江各邑成立商站,到时候川蜀、南诏、吐蕃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顺大江南下,充实光州的实力。

而要做到这点,每个地方都收人就是关键的一步。

赵怀安很清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你能不能打入当地社区,能不能获得地方的支持,才是你能不能开展贸易的关键。

而一旦沿江各地都有他保义都的人和关系,到时候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以点带面,很快就能在一个地方打开局面。

可以说,赵怀安想到的这套办法,不知道比地方那些土豪野心将们先进到多少个版本,也就只有朝廷部分度支专家才有这种物流意识。

在不能一步步填色块扩大势力范围的情况下,以水道作为贸易通道,沿江各邑建立商站打点地方关系,汲取南方物力为己用,是赵怀安目前最快的扩充实力的方式。

种地?那都是北方起家玩的,在南方,依托这条万里长江,贸易才是最合适的。

当然,开展贸易的前提,就是你得有面,有实力,不然你就是大肥羊。

赵怀安这边想着,然后一阵喧哗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他循着声音往对岸望去,只见从这条河湾转过去,岷江的南岸,有一处热闹的市场出现在眼帘。

还没问,旁边董公素的声音就已经传来:

“大郎,对面就是这一片最大的僚市了,可以说沿江数百里,再往南深入百里,如此宽阔的地方,各洞部落都在这里互市,然后一些鄂州的豪商都会来此地采买僚人的山货、象牙、犀角。”

说着董公素的声音还压低了:

“戎州这里的土贡就是荔枝、象牙、犀角,但送到朝廷的永远都是中等货,最好的东西就在对面的僚市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