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曹州城北外的旷野上,开始点起了一丛丛篝火,随着米饭、腊肉的香味开始飘荡在营地。
战斗了大半日的各军吏士才彻底放松了下来,开始吃着他们战后余生的第一顿好饭。
还是在宣武军的第一处大营内,保义、忠武、宣武三军的中高级军吏都聚集在这里,营内灯火通明,一些吏士们捧着一盆盆的肉食、菜蔬就往军帐里送。
照例的,军帐内杨复光在右,赵怀安坐左,右边坐着忠武军一系人,左边坐着保义军一系人,至于宣武军的十来个军将坐在两侧后,分外没牌面。
可这些宣武军将们却看不出羞愧难过的样子,相反也和一众保义、忠武军将们一样推杯换盏,吹嘘着各自的战功。
宣武军有什么战功?战功大了去了。
他们以一军十二都一万两千众为诱饵,硬生生挡住了草军数千人的残酷进攻,还坚持了大半日,为友军的反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这战功能不大吗?
是的,这就是赵怀安这么当众介绍宣武军将们的功勋时说的。
当时保义军的人个个沉默,忠武的也是目瞪口呆,只有宣武军的人是喜笑颜开,只觉得赵使君真是明白人。
就这样,经过这么一番介绍,几乎被击溃的宣武军摇身一变成了攻破曹州的功臣。
而宣武军诸将也是投桃报李,庆功宴上是一个个来给赵怀安排队敬酒,充分向这位“义薄云天”的好刺史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
赵怀安也当真了,拍着胸脯说以后就是兄弟部队,有困难直接说。
然后还真有一个宣武军将直接说,能不能让保义军将在他们营内缴获的物资送回来,然后这人话说一半就被自己人给拖走了。
没了这个不识趣的小插曲,众人的氛围越发热络。
这一次算是保义三军的第一次协同作战,双方都对彼此的实力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就比如宣武军一开始也不大瞧得上光州来的保义军,觉得又是一群外地来的臭要饭。
光州?那是什么乡下地方?不是山棚就是水匪,坏种集中地。
可就在他们的眼前,一支保义军的赤心都,仅仅五百人不到的军力就让他们开了眼。
不动如山,动就如下山猛虎,就是这一营的兵力发挥的作用比他们宣武军一半人都大。
最后人家怎么着?就这五百人夺下了北门,而他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