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却被打得差不多弃寨而走,这就是差距。
然后呢?人家保义军这样的营头还有八个,据说在光州还有八个,这是何等凶猛?
宣武军也是见过精兵的,六年前打庞勋的时候,西北穷旮旯来的沙陀人就来了汴州集兵,那帮人的确是猛,敢突敢射,在战场上四五十骑就能冲崩掉徐州军的一个小编制都。
所以一些宣武军在内心也在嘀咕,要是这些沙陀人和保义军打起来,最后会是谁强呢?
想了想,宣武军还是觉得沙陀兵更强些。毕竟这些人打的庞勋,和现在保义军打的草军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而那边,忠武军的陈州一系军将,则更加务实。
相比于军队的战力,他们更看重的是保义军的令行禁止。
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陈州军的赵犨和手下们也一起复原了下当时北城外的战斗经过,而他们获得的信息显然要比宣武军要更详细些。
他们晓得这支赤心都的前身应该就是寿州军的牙兵,当时在陈州的时候,赵犨还见过这些人。
而这样一支加入保义军序列不久的队伍,在这场战事的一系列行动就非常值得让人琢磨。
据说他们一开始抵达北城外战场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投入战场,而是就地防御。
可忽然这支部队就凶横地直扑石桥,进攻北门吊桥,这里面的变动很有可能是后方赵怀安下达的。
赵犨并不意外赵怀安有这份战机洞察力,他意外或者说不理解的是,为何这些寿州兵会去执行这样看似是必死的任务。
只要稍微复原一下当时的战场态势就晓得,寿州兵几乎是主动往死地里跳。
后头是出城的数千草军,城内更是数不清的草军主力,而石桥、吊桥,都有草军的防御,凭这五百兵能干什么呢?
赵犨能明白这个道理,那当时的寿州军的主将也必然明白这个道理。
可最后人家就执行了,甚至全军上下皆奋死冲锋。
而这样一支效死的部队甚至还不是保义军的老营头,甚至还是一支被夺了军权的外军,然后人家还这么拼命。
这位赵怀安到底是有什么魔力?
所以陈州军将们是对保义军又好奇,又佩服,只觉得以后光州有这样一支劲旅,以后淮西的局势还不是任凭他们操弄?
可也不是那么多人心肠都是弯弯绕绕的,就这会,不少人就喝得醺醺然,就见赵六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