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闭的囚室内,一群草军的老贼正躺在稻草上,没声没息的,要不是他们的肚皮还时不时起伏,只让人以为是一群死人。
实际上也差不多了,狗东西的忠武军将这些人俘了后,除了一开始给了口饭,后面就好像把他们给忘了一样,再没人来送过饭。
这些草军好些个都是兖、郓一带的豪杰,这地方自古就出绿林,尤其是鲁西南一片,城里城外就是两个社会,两套规矩。
城里是官吏和牙兵们的社会,而城外是绿林好汉们的社会,他们横行乡野,聚啸山泽。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盐的问题。
贩卖盐当然不合法,而且因为影响朝廷税基,其罪特别重。
一旦被朝廷盐铁抓住,贩卖私盐的超过一石就是死罪,当时持有兵刃的,也是死罪,买超过两石的,也是死罪,煮盐户偷卖超过两石的,也是个死罪。
而这一石盐能让一个普通百姓吃五十年,而他们普遍又活不到五十年,换言之,一石盐就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盐。
而这么多盐能卖多少钱呢?即便是按照盐价最高的时候,那会儿盐价到了三百七十文一斗,而一石就是三千七百钱,也就是四贯钱左右。
换言之,贩卖个四贯钱的盐,抓住了就是个死。
而当时天平军的一个牙兵一年收入就能有将近三十贯,能买八条盐贩的人命。
但在如此高压的政策环境下,兖、郓这一片的壮丁、豪杰,还是趋之若鹜。
这已经不是简单为了个钱就行的。
因为很简单,单纯为了钱,你完全可以去当牙兵,吃藩镇饭,旱涝保收不说,还能鱼肉乡里,作威作福,做人上人。
实在是因为,盐这个货物太特殊了。
盐是人人都要,天天都用的必需品,你卖必需品虽然犯罪,但它符合乡野人的朴素道德观。
甚至你卖便宜的私盐给他们,人家还对你感恩戴德。而这就是那些不事生产的豪杰们最偏好做的事情。
一方面是贩卖私盐里面的利润大,另一方面是能在乡野还有一个不错的名声。
某个乡里出了一个大盐贩子,那是全乡里都能受惠的事情,谁不夸一句好?
城里人出息了是进了长安,当了牙兵。而乡里人出息了,就是能成为盐贩豪杰,带着乡党们发财致富。
豪杰们也要脸面,而又有面子,又有里子的贩卖私盐,自然成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