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瞒天(2)

们首选。

而且贩卖私盐有个好处,就是能养人手。

无论是探点、运输、还是打点上下,都需要人,一条贩盐路子能养活数百人手。

而绿林豪杰们要想作威作福,就得手下有人,可有人就要管饭,你在地方上一直抢乡党们的口食,那就很难在地方上混下去。

现在贩私盐,不仅挣钱,能养人,还能回馈乡里,最后形成个正向循环。

乡里的后辈们羡慕私盐贩的快活日子,就会不断去投奔他们,而乡党投靠多了,那这地方的老百姓就会自发遮护这些私盐贩子。

所以很快地方乡里就和盘踞于此的私盐贩子们形成了共生关系。

多数情况下,私盐贩们都是留恋乡土的,一方面是熟悉这里的情况,另一方面,还是方便照顾家人。

然后因为是本地人,所以这些私盐贩都不怎么祸害附近的乡党,一般盘踞的老营据点也是乡野外废弃的破宅。

一开始本地出现了私盐团伙,当地人还有些害怕,不敢与这些人沾边,可后面时间长了,他们渐渐享受了私盐的福利,又从这些私盐贩子手里贱买了他们的赃物,后面更是发展到给这些私盐贩子销赃,成了他们的二道贩子。

而一旦从中获得长久的利益,本地乡里就会自发充当盐贩们的耳目。

而当这种状态持续得够久了,民与匪的界限就会非常模糊。

一些老实的农民,也会在不忙的时候加入私盐团队做骡子,驮几次私盐,然后给家里人改善点生活。

也正是这种共生的关系,使得本地乡里人在灾年的时候,就会本能地聚在这些私盐身边。

而濮州那边的王仙芝就是这个情况。

当时濮州是最早遭了水灾的,当时大量的灾民就投奔了王仙芝。

他们这些吃本地饭的盐贩子能看着乡党们饿死了不管?当然不能,因为他们就是这些人中的子弟,亲戚。

所以王仙芝起来造反,就是被形势架在那的。

他从乾符元年冬开始竖旗,其间一直在濮州乡野游荡了几个月,就是不敢下死心去打县城,是不敢反。

直到乾符二年,灾情更加严重,乡野已找不到吃的了,才开始下定决心。

而现在,被忠武军俘虏,抓进了囚牢的这群草军核心就是这么一帮人,他们大部分人的心里还真有为乡党请命的意思在。

所以被朝廷狗贼俘虏了后,这些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