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胖老板的语气和神态,应该就是从运城本地寻摸来的。赵师兄,你隔两天就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再套出点话来,实在不行,就花点钱!”
赵修能点点头,但他觉得可能性不大:那家伙是个老油条,够精明不说,心还够黑。
你只要敢掏钱,他就敢一点一点的给你挤牙膏
“伯恒,仲安,明天吧,你们俩拿几块新一点的瓷片,先到万荣去问一问,看能不能问到点消息!”
“记得,不要问什么青花,宋瓷,就问晚清民国的时候,当地或附近有没有办过瓷厂。而且十有八九是官营的那种”
两兄弟齐齐答应。
王齐志托着下巴:晚清民国,乃至官营他都能理解。
因为洋蓝钴料是光绪后才从国外引进的,虽然便宜,但用的都是化学调配工艺。山西工业相对落后,如果没有官方指导,基本烧不出来。
“但林思成,你怎么知道是万荣?”
“不一定就是万荣,也或许是周边!”林思成端着下巴,“皮卡车的仪表盘上放着一张过路费的发票,上面是手写日期,就是今天,还盖着万荣县交通局的收费章。”
王齐志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围着皮卡车转了一圈?
“老师,还要麻烦你去一趟市政府,看能不能从工业局或是市傅借一间化验室。我试着分析一下,看能不能找出点地域特征”
王齐志点头:“放心!”
技术不能公开,但借间实验室问题不大。
叶安宁举了举手:“我干什么?”
“你不征集文物了?”
“都说了舅妈帮我搞定!”
呵,还说不是来凑热闹的?
林思成想了想:“你要真闲的没事干,回去后,你帮小刘(资料员)查资料吧!”
叶安宁嘟嘟囊囊,林思成没听清。
挨个分派完,几人上了车,林思成趁机梳理思路。
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人家能申遗的技术肯定不能白要,最好是用技术交换。
按他最初的的打算,来了后找点珐华器的样本,也算有了借口。然后顺理成章的“推导”出技术,再和市里有关部门商谈。
这可是能填补地方历史和科技工艺空白,甚至后来被省政府尊为“山西三宝”,年年都开省博会的东西。到时候别说绛州澄泥砚,就运城的这几项国家级的工艺,哪个换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