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的名窑,哪个没有复原过,但结果呢?
包括轻工部、国家瓷研所,从建国后就开始尝试,但因为难度太大,最后不得不放弃。
所以,要是真能把这工艺复原出来,还要什么澄泥砚?
立马投标,就地申报,不争取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都是省有关部门、市有关领导不作为,不称职。
他们也算是知道了,林思成只是找座瓷窑,怎么搞出了这么大阵仗,并且是何志刚亲自带队?
因为市里的几家单位和西大想搞事,想从邻居家抢食吃。
所以,何志刚才专程把他们叫了过来,重点强调:要保密。
不说能不能复原成功,但凡传出点风声,就得捅马蜂窝
本能的,几个人去看林思成,但刚抬起头,何志刚的目光先刺了过来。
几个人齐齐的躲开。
何志刚笑了笑,看着默不作声的林思成:“别有心理负担,你只管研究,剩下的交给我们!”
“也别觉得砸了别人的饭碗,你应该这么想:如果不是你,是不是要过好多年,当地才能发现窑址,更或是永远都发现不了?至于什么失传工艺,更不谈都不用谈。”
“但因为你,山西不但有了名瓷,甚至是宋代贡瓷。从填补历史空白、补全地域科技发展链条,增加文化底蕴的角度来说,地方政府都要感谢你!”
“换个角度再想:这里又不是卵白玉瓷器的工艺源头,我们复原的是官、汝、哥、定、钧的失传工艺,有什么可扯皮的?”
林思成依旧没说话:他连中科院和国家文物局的项目都敢抢,能有什么心理负担?
也不是他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如果同步研究,他估计他都已经建厂了,地方可能还没摸到头绪。
原因很简单:卵白玉的完整工艺虽然失传了,但他在故宫研究过永乐甜白釉半脱胎器,宣德、成化蛋壳杯,以及鸡缸杯。
但地方却不知道故宫有相关的技术,以及足够多的样品,甚至连故宫自己都不知道。
哪怕知道了,甚至故宫愿意共享技术,愿意把国宝级的文物拿出来当研究耗材,地方也得从头开始研究。
一正一反,哪怕研究的再快,最少要比林思成晚三到五年。
基于这一点,基于让失传工艺早几年重现,他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林思成踌躇的是,搞的是不是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