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2章 空前绝后(5)

一公里,这一片的岸台都测一下”

“另一队找一下窑炉,测深一点”

田杰用力点头,捏着对讲机安排。

王齐志暗暗感慨。

要说之前,是因为念林思成的人情,再加何志刚三令五审,反复强调,田杰才对林思成言听计从。

但现在,田杰绝对已是心服口服:没错,林思成确实不是专业考古,但他这个外行,比自己这个内行还懂得多

转着念头,对讲机里又传来高章义的声音,说是在白不泥的淘洗池旁发现石磨。

林思成让他们继续探。

没用他交待,商妍领着资料组跑了过去,拍照的拍照,画图的画图。

而后,对讲机不时的响一下:水碓、水车、瓷坑、窑炉。

发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

一直到下午三点,电话响起,何志刚说是到了河津市。

给田杰和高章义交待了几句,林思成带着王齐志和商妍上了大切。

偌大的会议室,安静的出奇。

电话偶尔一震,秘书轻手轻脚的出去。接完回来后,又在领导的耳边低语几句。

几位本地的领导目露振奋,王齐志却老神在在,稳座如钟。

林思成有多专业,有多权威,又不是靠嘴吹出来的?他说有窑址,那就肯定有窑址,找不出来才不正常。

可惜,全是黑瓷

正转念间,三个穿着迷彩服身影进了会议室,何志刚瞅了瞅,愣了一下。

连着十多天,吃在山里,住在山里,面貌可想而知。

相对而言,王齐志和商妍要好一点,基本不参与勘测,只是衣服脏一点,憔悴一点。

但林思成全程跟着考古队跑,而且大多数时候,他都在独自钎探,走的比队员更远。

风吹日晒半个多月,脸上像涂了一层酱油似的,何志刚差点没认出来。

他下意识的站了起来,其余领导也跟着站了起来。

简单打了声招呼,相继坐定。林思成从商妍手里接过文件夹,朗声汇报:

“截止目前,已探明窑炉七座,最早为明末清初左右,距今约四百年。最晚上世纪六十年代,基本可以证实,从清朝早期开始到建国后,老窑头一直在持续性烧造瓷器”

“周边发现废瓷坑四处,主要器形为黑釉碗,其次为酱釉坛、陶缸、陶罐等实物样本极为丰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