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43章 绰绰有余(3)

这么多,讲这么透彻。

客气了好一阵,一群人簇拥着水即生离开。门刚一关,几双眼睛盯了过来。

就挺想不通:既然双方是竞争关系,林思成为什么还要讲这么多?

看到这些人的表情,王齐志和赵修能暗暗叹气:你们看林思成做什么?

有这个功夫,你们还不如看看黄智峰黄教授。

实验室一直都是他负责,这些数据真那么重要,黄智峰能摆在桌子上,能随随便便的就让外人看到?

估计顶多算是皮毛,甚至可能连皮毛都算不上。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是黄智峰故意摆在这里,让外人看的

一看就知道他们想歪了,林思成摇了摇头:“不至于故意误导,我说的那些,也确实是研究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研究河津白瓷哪一时期的工艺,不管是唐,还是宋,更或是之后的金元,必然绕不开。”

但要说有多重要,也就那样。

因为卵白玉的工艺核心并不在于钙多钙少,或是碱多碱少,又需要多高的炉温。

而是高温环境下釉面结晶的还原过程。

多少度的时候供多少氧,或是不给氧,持续多久,需要产生多少一氧化碳和氢气。又需要产生多少游离元素,导致化学还原的是其中的哪几种。

看那三份报告:氮、硅、铬、锰等微量元素几十种,含量各有不同,天知道起了作用的是哪几种,标准剂量又是多少。

就好比买彩票,只是三十来个数字,却能排出上千万个组合。只有找到最准确的那一组,才能搞明白卵白玉为什么半润半透。为什么放一千年,还跟新的一样。

说直白点:那几份报告只是研究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果想最终复原工艺,基本用不上。

所以黄智峰才那么随便。

林思成一解释,所有人就明白了,再想想刚才:等于林思成做了个空头人情,却将一群陶瓷所和文遗所的研究员感动的稀里哗啦。

暗暗感慨,王齐志左右瞅了瞅,看没外人,他又瞄了一眼黄智峰和林思成:“那咱们,现在研究到哪个阶段了?”

林思成刚要说话,黄智峰咳嗽了一声:“才刚开始,基本没什么进展!”

不可能。

我不了解你黄教授,我还不了解林思成?

真要没什么进展,林思成早一头扎进实验室了,而不是铆着劲的找宋窑。

正因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