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67章 憋的是绝招(5)

无力震惊。

刚说什么来着,成化斗彩鸡缸杯?

转了个念头的功夫,林思成就拿出来了一只。

依旧是残器,只拼了一半,甚至算不上修复,只是临时性可逆性的粘合。

但即便是残器,这也是举世第十九只鸡缸杯。

吴晖就觉得,拿这样的东西来验证古瓷的工艺传承脉络,林思成即便没疯,也差不多了。

甚至不用验证,因为不止一本文献中记载:成化斗彩工艺源于蛋壳杯,蛋壳杯又源自于甜白釉,技术难点不在于绘彩和二次烧成,而是在于基胎。

“这应该就是王齐志说的,你那位合伙人请你修复的那只鸡缸杯?”

吴晖叹了口气,“那位赵总就眼睁睁的看着你,把这东西拿进了实验室?他就不怕万一你脑子一热,把这东西当标本化验了?”

怕不至于,顶多也就在心里猜忖一下。但到如今,不管是大赵总小赵总,还是赵老太太,把宝全押在了他身上。真要给化验了,也绝对没人说什么。

林思成笑了笑:“怎么说,赵师兄也是修复中心的合伙人,我如果赚了钱,不也有他的份?”

吴晖嗤之以鼻:赚钱?

要说之前,还有那么点儿可能。但看到甜杯釉、蛋壳杯,以及鸡缸杯,吴司长就得:林思成能不赔钱,都得祖宗保佑。

更何况,他还脑子被驴踢了似的,要搞什么发掘?

正暗暗感慨,林思成又拿出了几件,吴晖愣了一下:还有?

瞄了一眼,他顿然明了:清代脱胎粉彩杯,明代德化窑薄胎白釉杯、清代德化窑薄胎白釉杯。

这两件不用溯源,清代的史料中记载的清清楚楚:清代官窑薄胎瓷的工艺技术,源于明代斗彩。

德化白薄胎瓷也一样:明代中期左右,官窑实行官搭民烧,民窑技术突破性的发展。

也是那个时候,德化窑根据甜白釉和蛋壳杯的工艺,创烧德化薄胎。

也不用实验,用眼睛就能看得出来:无论是胎质、釉色、晶相,两两之间基本没什么区别。

再看最后一件,吴晖就觉得挺有意思:

这是清代的德化白薄胎瓷,俗称葱根白,即白中泛青。

这是德化窑由明代的“象牙白”(白中微泛黄)、“猪油白”(白中微泛红或黄),转为釉层微微泛青色调的创新瓷。

成因很简单:胎釉中含氧化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