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67章 憋的是绝招(7)

整的演变链条。

说直白点:没有河津窑和霍证窑的佐证,他没办法把北宋的影青瓷和元代的卵白釉、以及明代的甜白釉关联起来。

假设,假如最终证实,会怎么样?

从唐到民国,上下一千年有余,且为五朝贡瓷不敢说绝后,至少是空前。

关键的是,好死不死的,林思成在遗址范围内,勘探出了一座仰韶时期的陶窑遗址。

是不是意味着,还能再往前追溯一下?

想到这里,吴晖的瞳孔止不住的一缩:他算是知道,林思成为什么要把他和孙嘉木忽悠到西京来?

抛开陶窑遗址,只说从唐到民国:时间跨度一千年有余,完整的传承链条,深远的历史影响力,这已经不是常规性发掘项目,而是涉及到国家级课题、追溯工艺起源的主动性重大项目。

其次,不仅仅要发掘河津窑和霍州窑,还需要对湖田窑遗址进行再次考证和发掘,更需要对元代卵白釉、明代甜白釉、明清两代德化窑工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乃至于勘探遗址。

涉及到山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窑),如果让其中哪一个省主持,先不说技术够不够用,条件允不允许,另外两家愿不愿意听你指挥?

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论,这个项目都只会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组织发掘。

本能的,吴晖想起林思成之前说过的那句话:吴司长,你放心,输了我就认。等我忙完这几天,你和孙处长说去哪,我就去哪。你们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拿杆洛阳铲挖坑都行。

想想电脑里的那十几项bta成果,并刚刚才看过的分析报告,再看看长案上摆的整整齐齐,次序分明的白釉瓷,然后再回忆一下,他勘探河津那五处遗址的全过程

结果,你让他去挖坑?

这不是大格小用,这他妈是糟蹋人才。

更主要的是,遗址全是他发现的,包括河津窑,包括霍州窑。

同时,技术起源、工艺链条,全是他验证的。甚至于,他已经做完了大半的研究工作,只需要发掘出遗址,侧面验证一下工艺流程。

所以,要么让他主持勘探发掘,要么主持工艺研究,不会有第三个可能。

顶多也就是顾虑一下他太年轻,资历不够,给他安排一个保驾护航的甩手掌柜。

就像隔壁的实验室:王齐志挂名,林思成干活。

但这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