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为清朝入关立下汗马功劳的商贾之家(2)

共有四封空白信封,皆是薄薄一封,海玥拆开,发现里面的内容仅有短短几个字:“城西客栈,商范氏,张家口。”“城东脚店,商范氏。”“外城,范。”“外城。”

字数少,字迹却很端正,并不显得凌乱仓促。

孙维贤琢磨着:“城西客栈是居住的地点!商范氏,应该就是一家姓范的商贾了!张家口,来自于张家口的商贾么?”

海玥问道:“最近的一封信件是何时传来的?”

陶典真道:“就在昨日。”

孙维贤皱眉:“如此看来,这群人已经从内城客栈转移到了外城,这就更难抓捕了。”

与规划严整的内城不同,外城最初是因京城人口稠密,百姓自发向南郊迁徙而形成的聚居之地。

经年累月间,那里的屋舍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规模之盛已不输内城,只是街巷阡陌纵横交错,市井之杂乱远非内城可比——既有鳞次栉比的商铺酒肆,也不乏藏污纳垢的暗巷陋室。

仅凭这数十好手,如果是内城的巷道屋舍,倒还有包抄围捕的可能,换到外城只怕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

关键内城之时,至少还有客栈和脚店作为关键地点,到了外城,只剩下一个宽泛的范围,这如何拿人?

有鉴于此,孙维贤目光如电,直刺陶典真:“你的内应既已通风报信,为何不将贼人确切行踪一并告知?”

“是啊!”

严世蕃也点了点头:“既然敢留书示警,多写几个字又何妨?单说个‘外城’,这般含糊其辞,倒像是存心要我等大海捞针一样!”

陶典真面色立变,赶忙道:“贫道好友此举已是冒了生命危险,若能详细告诉地点,绝不会这般语焉不详,想来是另有隐情,还望海翰林明鉴!”

海玥微微点头:“别小瞧这几个字,确实是冒着生命危险传出来的,实乃大功一件!”

陶典真松了口气,赶忙躬身行礼。

‘范氏张家口范氏不会就是范永斗的那个家族吧?’

海玥再看看信件,眼底深处浮现出冷意。

俺答汗为了通贡,与大明斗了数十年,打打和和,不知经历了多少拉扯,最后终于达成了隆庆和议,相比起来,居于东北的女真族建立后金,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资更加紧缺。

后金人是不可能得到官方封贡的,那怎么办呢?

唯有走民间渠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