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 新的百官之首(2)

后来的上位,也因为张璁桂萼霍韬几人性情太刚,四处树敌,需要一个可以缓和各方关系的人。

方献夫和稀泥的本事一流,正好可以处于中间调和矛盾。

但自从度田清丈和一条鞭法接连失败,张璁对于整顿吏治上寸步不让,得罪的官僚越来越多,再有严嵩入内阁,很快成为次辅,麾下又团结了以兵部尚书毛伯温为首的一众朝臣,分庭抗礼。

方献夫也心力交疲,再看到桂萼劳累致死的下场,已是萌生退意。

他这一退,张璁愈发独木难支。

历史上的张璁,多次上书请求归乡养老,嘉靖都不允许,反倒为之亲制药饵。

因为新政还需要张璁主持,能在统治阶层内部铁与血的斗争中岿然不动的,只有张璁具备这个威望和能力。

可张璁实在是老迈了,有一日在朝房值班时,甚至昏晕过去,不省人事一天多,眼见病情如此严重,嘉靖这才允许其回家调养。

现在张璁的病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朱厚熜同样舍不得对方离开。

但至少在嘉靖朝革新的事业里面,张璁不再是唯一的人选。

所以就连奏疏的最后,都有一番话:

“然新政未竟,如逆水行舟,臣观吏部尚书严嵩,器识宏远,谋国至诚,于新政诸法,皆能斟酌损益,务求实效。”

“若陛下任之首揆——”

“一则以清流之望平息朝争;”

“二则以务实之策延续革新;”

“三则为陛下育后继良才。”

“臣残躯如风中烛火,唯愿归老瓯江之畔,夜夜北望宫阙,临表涕零,伏乞圣鉴。”

“少师为了新政,当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璁与严嵩的矛盾,人尽皆知。

这也是朱厚熜乐于见得的事情。

他哪怕对张璁再信任,当看到对方大权在握,执掌朝政,压得群臣抬不起头来的时候,也会感到不安。

所以得有制衡之人的出现。

原本选定的是夏言。

但后来严嵩的崭露头角,更是一个意外之喜。

因为张璁能推行的新政改革,严嵩也能办到,且手段更加沉稳温和。

如此番灭安南,收交趾,于江南催缴钱粮的分歧上,严嵩的办法就更加成熟,让明军有了充足的后援补给。

也是此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