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助学小帮手——胡宗宪与赵贞吉(3)

淡的,甚至听说这位是新任首辅严嵩之子,还有些敬而远之的味道。

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相比起胡宗宪,赵贞吉的科举水平要高得多。

六岁时就随祖父于武功县读书,每日能读一卷书,年幼时与其弟赵蒙吉自相师友,互进其学,十五岁时开始崇拜王阳明,学习了不少阳明心学的内容,二十一岁就中了四川乡试第四,得到了当时致仕归乡的杨廷和的赞许。

而且历史上,赵贞吉本来就是嘉靖十四年科举的进士,并且还是初拟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但嘉靖阅卷的时候,嫌其语直,将赵贞吉放到二甲第二名,结果公布之后,又有些后悔,在接下来的选拔里,首选其为庶吉士,送翰林院深造。

“难道说”

“两位都是明威安排给我助学的?”

“好好好!”

严世蕃自己学得怎样暂且不提,但他跟在一心会的菁英里面混久了,眼光是一等一的厉害。

稍加接触,就发现这两位各有特长。

胡宗宪处世老道,八面玲珑,赵贞吉稍显傲气,却也是有真才学。

严世蕃马上大手一挥,安排两人和他同住一斋舍,成为舍友,共同冲刺本届科举。

“东楼兄才高志远,不倚父荫而自奋于科场,实乃士林之楷模!”

胡宗宪自是十分之愿意,连连称颂:“他日登科及第,必以卓绝之才,明达之识,匡扶社稷,裨益天下苍生!”

赵贞吉听了这位的志向,同样钦佩:“严兄不恃父势,反以科举正道立身,此等气魄,确是大丈夫为之!”

“哈哈!”

严世蕃笑容满面:“两位过誉了,当一同努力,他日若得金榜题名,亦当与诸位同心戮力,上报君恩,下安黎庶,方不负凌云之志,济世之心啊!”

“这小子总算能踏踏实实进学了。”

收到消息后的严嵩老怀大慰,对着面前的海玥道:“多亏有明威的安排啊!”

海玥笑道:“以东楼的聪慧,当以科场扬名,以功业显亲,伯父静候这一日的到来便是。”

“唉!他就是不踏实啊”

严嵩从来不在儿子面前,夸赞别人的好,免得引发嫉妒,但此时最欣慰的,却是这位对待自家儿子纯粹的友谊。

说实话,能有这样的挚友,但凡严世蕃争点气,少往皮条胡同跑几回,如今也是正儿八经进士出身的官员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