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助学小帮手——胡宗宪与赵贞吉(4)

希望这回能争口气吧!

想到这里,严嵩轻抚长须,觉得是投桃报李的时候了:“明威在翰林院编修任上已近三载,不知对下一步有何打算?”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透着首辅特有的霸气。

海玥的回答却很果断:“翰林院乃储才之地,若能继续在此研习经史,实乃下官之幸。”

严嵩眉头一扬:“你想继续在翰林院深造?”

“是!”

海玥知道对方的诧异。

翰林虽清贵,却无实权。

但他还真不想现在离开翰林院。

三年编修任满后,就准备按部就班地升任编撰,继续熬资历。

讲白了,就是走张居正的路线。

海玥反对明朝的官员晋升之法,是因为那些翰林才子高高在上,不经历地方实际政务,很难拥有脚踏实地的执政眼光。

人生阅历都不完善,治理起国家来,难免纸上谈兵。

但他本身就具备着后世高屋建瓴的理念,很清楚大明的积弊,阶层的矛盾,种种的不公。

在这个统治危机愈发严重的关头,想要给大明王朝续命,只有击溃旧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有了清晰的目标,再跑到地方去亲身经历一番民间疾苦,其实就没有必要了。

况且与张居正不同的是。

海玥还早早培养了班底。

一心会的骨干成员,如今相当一部分被外放出京,在地方上历练。

这群人是抱着崇高的理念外出的,也难免四处碰壁,甚至撞得头破血流。

而这个关头,就需要一个主心骨留在京师,关键时刻为他们作主出头,彻底凝聚这股政治力量。

如果这个时候海玥自己也出去了,哪怕分配到一个实权位置,在资历上颇有帮助,可一旦家被偷了,根基被损,反倒得不偿失。

“好!”

对于这位的选择,严嵩闻言双目微阖,指节在案几上轻轻叩击两下,方才缓缓道:“以你的才华,确不宜过早崭露锋芒,翰林清贵之地,正可韬光养晦”

说到此处略作停顿,声音虽轻却字字千钧:“老夫在朝中诸多事务,也需明威这般俊才参赞谋划!”

这话说得已经很直接。

就差明着讲,现在你辅佐我,未来我的首辅之位,给你接班。

毕竟两人的年龄相差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