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八章 确定严嵩的执政方向(3)

发明显的收河套。

但实际上执行起来,复套方略又是文治的范畴,甚至可以配合上初定的考成法。

严嵩马上明白其中的玄机,也是对眼前之人刮目相看。

海玥当年一文不名,仅仅是国子监内的一个普通监生,就能得天子赐予表字,后得榜眼功名,在翰林院内深造养望,随陛下南巡立功,始终简在帝心,绝非是侥幸。

这是一位揣摩圣心的奇才!

“还望海翰林以国事为重,尽吐胸中韬略!”

由此严嵩的态度也郑重起来。

不再将之视作晚辈,也不仅仅是空头许诺的画饼,开始仔细请教。

“不敢!些许愚见,还望阁老指点!”

海玥避席还礼,表明了晚辈的谦逊态度后,这才开始细细讲述。

现阶段,他也愿意为这位出谋划策。

严嵩的性情和张璁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张璁是铁血改革派,再加上嘉靖初继位,需要励精图治来稳固自己的皇权,君臣一拍即合,开启新政,屡经挫折,也不退缩。

严嵩却没有那么坚定的信念,他现在愿意接过新政的担子,是因为这样才能当首辅,因果关系一颠倒,自然远不如前者坚定。

张璁受到群臣反对,士林污蔑,从不想着后退,更不会放弃新政。

轮到严嵩,肯定就会退缩,甚至琢磨着,能否拉着嘉靖一起放弃新政了。

所以开弓第一箭必须射得远,还得射得高。

由此。

海玥围绕着收河套的战略,制定了一个长达五年的新政规划。

严嵩不断询问细节,同时自己也予以补充。

这一谈就是数个时辰。

待得外面天色完全漆黑,前来询问晚宴的仆人出现了三回,双方才意犹未尽地停下。

严嵩视线看向奏章。

安南战争爆发之后,海玥曾经上过一部定边九策,系统性地阐述了对安南的战略优劣,由此发出了自己在朝堂上的第一道声音。

很快就受到了大量的反对,当时由于国库空虚,支持速胜的大礼议一派,对此严加批驳。

于是,身为次辅的严嵩很快公然支持定边九策,后来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威望。

现在海玥再度给出奏疏。

然而身为首辅的严嵩,不可能再支持一个翰林的提议。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