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儿子笑道:“功课做得如何了?”
海中诚昂首挺胸:“请爹爹考校!”
“好啊!”
海玥来到书房坐下。
海中诚规规矩矩站在父亲面前,两只小手背在身后,稚嫩的声音清脆地响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背诵得行云流水,字字清晰,没有一丝停顿。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海玥听着听着,眼中不禁流露出赞许之色。
儿子背诵时,小脑袋微微摇晃,却非机械的重复,而是带着对文字韵律的理解。
这点尤为不凡。
明朝士人家的孩子,普遍五岁左右开始识字,七岁前完成基础启蒙,而平民子弟则要到八到十岁。
以海中诚现在的年纪,能够把三字经朗诵完毕就不得了了,现在却背了大半篇千字文,这才渐渐停下,绝对是神童。
“好!”
于是乎,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海中诚仰起小脸,眼中满是期待,海玥也由衷地给出赞许,取出松子糖塞给儿子:“比起上旬又有进步,吃完别忘了刷牙”
“唔!”
海中诚小脸乐开了花。
海玥伸手揉了揉儿子的发顶,触手是细软的发丝,带着孩童特有的温暖,也觉得心情愉悦。
不过夸赞完后,海玥又考校道:“你可知‘罔谈彼短,靡恃己长’是何意?”
海中诚眨了眨眼:“就是不要说别人的短处,也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海玥嘴角微扬:“那么对外人,你要背什么?”
“三字经!”
海中诚立刻道:“我入宫给皇奶奶背诵时,背的都是三字经,停顿的次数,也要比两位哥哥停顿的多呢!”
“好!好!好!”
海玥大赞。
父子俩齐齐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出来吃饭了!”
朱玉英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饭桌之上,朱玉英等到儿子吃完离席,也提到了宫内的皇子:“听说陛下要为几位皇子选侍讲学士,用以启蒙”
海玥目光一动:“这消息是谁在传?”
哪怕再无旁人,朱玉英也轻声道:“宫内宫外都有,不少命妇都在传。”
这位早已融入了京师命妇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