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早立储贰”与“礼法祖制”之间,那道难以弥合的裂痕。
立储思想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礼法祖制,维护政治的稳定。
明确的继承人,能避免权力真空引发的动荡。
同时礼法祖制也能约束皇权,减少君主主观导致的随意性。
这其中自然也有过度强调名分导致僵化的情况,但整体来说,积极意义远超过缺陷。
可嘉靖既恋权又多疑,明明自己担心儿子跟自己抢权,却要把责任全部推到臣子身上。
这种时候说什么都是错的,不如抛出一个制度。
上书房选于乾清门内东侧,靠近乾清宫。
凡皇子年届六龄,即入书房读书。
选学士三人,为上书房总师,皆以德高望重的大儒出任;
又选先生数人,以擅于教书育人的稳重臣子出任。
轮流入值,与皇子皇孙们相见,仅以捧手为礼。
每日寅时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开课,午时下学。
各大节日放假一天,暑期上半课。
以上就是海玥初步给出的建议。
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可朱厚熜已然颇为心动。
蒋太后正担心日后这些皇孙们成长起来,会为了空悬的储君之位争斗,兄弟阋墙,做出种种残忍之事。
现在上书房一出,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显然没有。
但嘉靖觉得,可以籍此好好宽慰一下母亲,让她不至于胡思乱想,能够安心养病。
这就很难得了,更重要的是,统一教学也避免了臣子在皇子身上争相押注,同时堵住悠悠之口。
群臣不是摆出礼法祖制,让他速速立储嘛,现在设上书房延请耆儒,既全了皇长子教育,又有兄友弟恭,避免再生汉王宁王之乱,防微杜渐。
如此。
日后张皇后无子,哪怕皇长子是庶出之身,只要才德服众,承继大统亦无不可。
至于何时立储
那就完全由天子说了算了。
把给诸皇子招收侍讲学士的乱子,转化为制度的确立,朱厚熜对此极为满意,当即表态:“海卿,皇子予你教导,朕可安心矣!”
“臣惶恐!”
然海玥竭力推辞:“臣尚未至而立之年,岂敢僭居帝师之位?此番进言,绝无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