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选谁给大明当狗(3)

许西蒙古瓦剌通贡,而拒绝东蒙古鞑靼的请求。

这个分化之策成功了么?

成了,也没成。

瓦剌在与蒙古本部争霸的过程中,确实处于不利地位,数度为阿鲁台所败。

但瓦剌清楚,大明不会容忍阿鲁台称霸的局面出现,因而竭诚向大明表示友好,卑躬屈膝,得封顺宁王。

朱棣晚年三次北征,确实打得阿鲁台部大败,然真正的得益者,反倒是瓦剌。

永乐二十一年夏,瓦剌首领脱欢利用明军的攻势,出兵东蒙古,大败阿鲁台,“掠其人口马驼羊殆尽”,自此威望大增。

后来大明发现不对劲,又掉头来对付瓦剌,把阿鲁台封为和宁王,但终究还是被瓦剌坐大。

才有了瓦剌也先让堡宗出国留学的后续。

与此同时,还有兀良哈三卫。

朱棣将靖难之役中支持他的朵颜三卫,即兀良哈部安置于大宁地区,作为大明与蒙古强部之间的屏障,允许其有限通贡。

又有哈密等西域部落,永乐至宣德年间,明朝对哈密、吐鲁番等部开放朝贡,但仅限于西域方向。

从祖宗之制出发,通贡并非不可能的事情,然如今的大明,对于依附过来的蒙古部落,要求是先行称臣,绝对的卑躬屈膝。

讲白了就是收下当狗。

历史上俺答首次求贡时,大明就是以“未奉表称臣”为由拒绝。

不愿收这条狗。

俺答的回应则是开战。

一边屡屡侵边掳掠,一边继续上书请求,在庚戌之变后,互市还是开放了。

如今有海玥在,庚戌之变是怎么都不会爆发。

可如果不管蒙古草原的局势,俺答汗的坐大与威胁,依旧难以避免。

这也是他要将收河套的战略提议,作为严嵩执政的首个目标的原因。

结果现在严嵩在收河套之事上,步步为营,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大功告成。

儿子严世蕃却要促成俺答通贡,分化蒙古部落。

海玥稍作思索,取出昔日的信件。

来自于陆炳和俞大猷。

俞大猷早在三年前,就去了河套。

这位武状元在定安南的战役里,斩获颇丰,镇压了当地多起叛乱,稳定了交趾省的执政,奠定了年轻一辈里的赫赫威名。

然军中关系错综复杂,没有靠山,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